热议:名校大学生为何也自卑?(2)
“每次考完试最怕老师在全班读成绩,考不好的话会在全班同学面前丢脸,回到家也少不了一顿骂。”今年上初二的贾俊坦言,自己不怕考试,就怕老师在班里按分数高低排成绩,班里有几个同学的父母和自己的爸爸是同事,
“每次考完试最怕老师在全班读成绩,考不好的话会在全班同学面前丢脸,回到家也少不了一顿骂。”今年上初二的贾俊坦言,自己不怕考试,就怕老师在班里按分数高低排成绩,班里有几个同学的父母和自己的爸爸是同事,父母总要把她的学习成绩与他们比,如果排名落后脸便拉个老长。
搜狐网的一项调查显示,23.87%的受访者认为,“九年义务教育被异化为所谓的精英选拔和淘汰”,有68.19%认为是“现行教育评价考核机制被扭曲。”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学习科学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赵雨林认为,在家长特别注重孩子上学问题的中国,一个学校的升学率成了家长考核学校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如果升学率太低,家长则不会选择这所学校让自己的孩子去读,而选一个升学率高的重点学校。残酷的现实使升学率成了学校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所以学校要想办法把学生的考试成绩搞上去,无论是戴绿领巾去侮辱刺激、还是穿红校服去显摆。
“我们的教育目标要求的是‘全面发展’,但实际上却用单一的考试方式来评价,这是很荒谬的。”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陶德清教授认为,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走向宝塔尖的人毕竟是少数,只要尽自己的能力达到最好的状态,就算是成功。陶德清建议,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潜力,促进每个个体有特色地发展,而不是过分理想化地追求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必须体现教育评价体系的多元化,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做出多维立体的评价。
“学校不得不看重成绩,家长自然也就会产生‘成绩好才是真的好’,到了孩子身上,好成绩也成了必然的要求。”广州某重点高中杨老师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但在功利思想的裹挟之下,现在的教育常常只管如何教书教出好的学习成绩,而不管育人育出什么样的人,这样的教育方式,根本称不上是真正的“教书育人”。
孩子真的“不能输”?
家庭
进入重点高中没多久,冯女士发现,女儿脸上的笑容不见了,“名校高手云集,竞争激烈,这里的老师也不像以前学校的老师那样关注她。”期中考试,岚岚有门功课的排名班里倒数。一下子从白天鹅变成丑小鸭,岚岚怎么也接受不了,她开始不愿去学校,怕见任课老师,甚至出现失眠、头晕等症状。
“站在这类孩子背后的家长,本身就缺乏正确的自我评价体系。”植竣妈妈认为,其实这里并不是别人强不强的问题,而是父母给孩子的暗示和期望就是要他们科科都得强,久而久之,他们也觉得自己什么都应该比别人强,只要没冲到第一就是失败、就是输。“孩子是果,父母才是因。”
对此,广东教育学院民办教育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肖红珍认为,除了学习,孩子还有别的能力,不要把孩子作为标准件来制造,学校的应试教育对孩子来说是痛苦的,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分数不是唯一的追求。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人父母者天下同心。但这种期盼的重心,在大多数家长的心目中已从德才兼备向“更重学习成绩”偏移。共青团云南省委一份调查显示,“您考虑孩子前途时最为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时,比例最高的是“学到知识”,占80.6%;其次才是“良好行为习惯”,占43.9%;身体健康占37.3%。家长对“好孩子的标准”的回答前3项依次为“学习成绩好”占50%;“道德品质好”占36.2%;“身体好”占27.8%。有近一半的家长要求孩子进入高一级的重点学校。
“如果让我回到过去,我不会做这样的选择。”12年前,由于爸爸认为“必须和成绩好的同学交朋友才会进步”,Carmen选择疏远和自己从小玩大的好朋友,自此以后潜意识里会抗拒和成绩不好的人交朋友。工作后的Carmen发现,“成绩好不代表就是一个正常的全面发展的人”,他们往往在情商知识等方面存在着缺失。(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