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名校大学生到阶下囚 高考移民的“反转”人生(5)
因为高考移民不仅与教育质量以及高考升学指标分配的不均衡有关,也涉及到户籍制度问题。一个考生能否成功在异地落户,是其“移民”的关键。所以,要消除高考移民这一顽疾,除了改革高度录取制度外,还须在户口管理
因为高考移民不仅与教育质量以及高考升学指标分配的不均衡有关,也涉及到户籍制度问题。一个考生能否成功在异地落户,是其“移民”的关键。所以,要消除高考移民这一顽疾,除了改革高度录取制度外,还须在户口管理和户籍改革上下工夫。
中国的户籍制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一个人不能在自己的祖国自由地迁移和居住。现行户籍管理制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户口登记制度,对城市和农村人口实行常住、暂住、出生、死亡、迁入、迁出、变更等7项内容进行户口登记;二是户口迁移制度,实行在常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公民常住地发生变化后,应将户口迁移到现住地,即进行户口迁移;三是居民身份证制度,为16周岁以上的公民颁发身份证,16周岁以下的公民可自愿申领身份证。其中的关键和核心部分,在第二项,即户口迁移。
自由迁移和居住权是被世界多数国家普遍承认的基本人权,但我国的现行宪法缺少这方面的规定,导致公民的此项权利受到限制。之所以如此,早期主要是为保障重工业优先发展的需要而对城乡居民实行最严格的户籍管制,具体说,就是在禁止农民迁往城市的同时,地区与城市之间也严格禁止人口自由流动。这种制度上的分割与不平等至今还在发挥作用。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劳动力和资本的自由流动带来了户籍管理上的某些松动和突破,今天的户籍制度虽然还拖着长长的城乡二元分割的尾巴,但公民的迁移自由权利比起计划经济时期能够得到部分实现。至少对拥有特殊技能和资本的公民来说,不管此前是农民还是市民,只要自己愿意迁往哪个城市和地区,一般都会受到欢迎。
取消自由流动的户籍限制越早越好
目前的问题,主要是受制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和部门利益,比如,内地居民还不能自由迁移到沿海,中小城市居民不能自由迁移到大城市特别是像北京、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原因在于,两者经济发展差距过大,后者不向前者开放户籍。另一方面,户口的部门分割和多头管理,也衍生出了独属于本部门的利益。例如,从出生、就学、婚育、就业、失业、社会保障到死亡,分别由公安、民政、教育、社保等10多个政府职能部门管理,部门之间相互制约,有些职能交叉。这既使得户口管理有空子可钻,高考移民乃是;又使得户口真要改起来很难。可以说,这反映了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这样一种过渡状态。
自由迁移和居住权受限,是因为户籍制度承载了太多的附加功能。世界多数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户口管理只起一个单纯的登记功能。例如美国,户口登记的只是出生死亡信息。美国法律认为实行户口登记侵犯人权,故只进行公民出生、死亡登记,美国甚至没有我们所谓的户口本,而是以护照或社会保障号来代替户口本的功能,持护照或社会保障号旅游和工作。
然而,在我国,户口不仅起着登记功能,还与劳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等公民所享受的政府公共服务乃至政治权利相连。如有的城市规定,某些行业和工种必须持有所在城市的户口才能被录用;再如许多持农业户口者在城市里工作多年,有稳定收入,但因为子女没有所在城市的户口,不得不交纳一定的借读费。这种情况下,户口簿不仅是一种身份的体现,更是一种资源享有权的确认。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无论是城乡和地区之间的不能自由流动和居住,还是部门之间的管理冲突,都是因为户口含金量太高。虽然这种情况现在有所弱化,但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大城市,户口的含金量还是很可观的。有人就曾估算过,北京的户口至少值100万元。
总之,目前的户籍制度和户口管理既不利于现代国家公民权利的实现,也不能适应现实社会生活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经营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也为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此外,它也阻碍了城市化进程,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并产生腐败。真可谓有百害而无一利。(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