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共享讲座视频对校园课堂产生冲击(7)
“很多人认为高考制度应该改革,实际上考试制度的改革在技术层面上是有限的,最主要的还是招生方面的改革,这次‘教育规划纲要’在正式发布之前面向公众征求意见,就是个很大的进步,因为根本观念变了——教育不仅
“很多人认为高考制度应该改革,实际上考试制度的改革在技术层面上是有限的,最主要的还是招生方面的改革,这次‘教育规划纲要’在正式发布之前面向公众征求意见,就是个很大的进步,因为根本观念变了——教育不仅仅是国家的,更是民生问题。”储朝晖认为,招生没有必要全国统一,只有学校跟学生之间的直接相互选择才能达到最优效果。
统一招生就好比“先结婚,后恋爱”,学生进入高校后,再和所学专业、所在学校培养感情,而高校有了自主招生的权力,学生也不用再挤“高考独木桥”的时候,学生与学校之间就有望形成“先恋爱,后结婚”的关系了。
“高考就好比是婚姻介绍所,有了这个中介后,谈恋爱的双方就互不见面了,失去了互相了解的通道,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让学校与学生之间进行双向选择的前提,是让学校与学生成为一个可以自主决定的主体。解决的方式是仍然需要有一个统一考试,但这个统一考试就像美国的SAT、ACT考试,只是一个参照,到底要不要录取你,仍由学校决定,也就是提高高校的自主招生权。”储朝晖建议。
“推进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前提是要深化高等教育招生制度改革,在某种意义上,招生制度改革比考试改革更重要,要逐步缩小全国统一高考、统一招生的范围,让一部分学校、一部分学科专业从统考统招中分离出来。”对于有条件的省市自治区,高职招生不参加统考统招,采取学校自主招生考试或提前招生、注册入学的办法,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胡瑞文表示支持。
“目前的分批次填报志愿统考统招和平行志愿录取的办法有一定局限性,一是将学校按985、211和一般本科高校分成批次录取,不利于部分非985高校的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录取优秀生源;二是不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学校和专业,有的人原本想读的专业因差了几分未能如愿,却要拿名牌学校的学位,硬着头皮读没兴趣的专业,将来很难成才。同时,这个专业的老师也无法找到有志向和有兴趣的学生。”胡瑞文说。
三代理工科毕业生的“大学抉择”
统一招生的局限性在学生和高校这对“婚姻主体”之间设置了分数这个障碍物,于是,接下来,不管爱与不爱,适合与不适合,学生与高校之间都必须长相守,少则三四年,多则五六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储朝晖读大学的时候,有一种普遍流行的说法,叫“专业思想不牢固”,如果你不好好读书,或者是在学习本专业知识以外,过多地钻研了另一种兴趣爱好,都有可能被贴上此类标签。因此,在储朝晖看来,现在不少高校给了学生转系、转专业的机会,算是前进了。
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呢?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提出“天性为是”的概念,认为天生的东西就是符合内在规律的,外在强加给人的东西是不符合内在规律的。在储朝晖看来,中国教育之病根在于,本该属于每位教育当事人的权利被剥夺,层层上收,学生难以成为真实的学习主人,教师难以成为教学的主角,以致千人一脑,千校一面,“我们现在要改革,就是要把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作为学校教学的依据,而不仅仅是把上级的行政指令作为依据,忽视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
不少人还记得,中国教育史上曾经出现奇迹: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过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中,竟有9人师出同门。这位名师叶企孙,是清华大学物理系和理学院的创始人,清华大学长期的领导核心人物之一。
当年叶先生创造的奇迹在现在看来像是个神话,但若深入探究叶先生的教学方式,就能发现其中的奥秘。我国光学科学的奠基人王大珩是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的,那一年全国有2000多名学生报考清华,录取名额为340余名,录取比例为7:1。当时清华物理系是热门专业,叶先生亲自面试报考物理系的45名学生,最后录取了24名,而毕业时只有10人。叶先生不仅招生的时候亲自面试每个学生,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每隔两周就要和学生进行一次单独面谈,了解学生的特长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