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360高考网主页 > 高考资讯 > 高考新闻 > 文章正文

志愿填报应具备哪些理念(3)

时间:2010-12-29 17:41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二、填报志愿应该多种因素通盘考虑填报志愿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里边有分数因素、学校因素、专业因素、地域因素、就业因素、经济因素、身体因素等。在不能求全的情况下要学会放弃,要注意

  二、填报志愿应该多种因素通盘考虑填报志愿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里边有分数因素、学校因素、专业因素、地域因素、就业因素、经济因素、身体因素等。在不能求全的情况下要学会放弃,要注意从全局考虑,不能仅考虑其中的一两个因素。分数因素是填报志愿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但仅凭分数报的志愿不会是一个好志愿。填报志愿考虑的因素越多、面越宽,对考生的发展越有利。在这个问题上考生容易走入的误区主要有以下几点:

  分数至上。这类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仅考虑分数因素,不关注其他因素,生怕浪费分,特别羡慕低分踩线进入所报院校的志愿,认为只有这样才是不浪费分,甚至一些所谓的志愿填报辅导 “专家”也在某些杂志上发表文章赞同这种观点。如笔者就曾看到一篇填报志愿的文章,里面有这样的案例:“考生小A是理工科考生,文化课考了570多分,刚够一批线,本可以走一个一批压线的学校,结果他提前批报考了上海海事大学的轮机工程专业,被该专业录取,该专业录取最低分为550多分。”作者认为这个志愿报错了,浪费近20分,没走本科一批却被提前批录取了。这是典型的只凭分数报志愿的现象。衡量一个志愿是否成功的标准是看它是否有利于考生长远发展。如该考生特别喜欢大海、非常向往远洋航行工作而该生的潜能又适合学这个专业,地域上考生特别愿意在上海就读,因上海海事大学的轮机工程专业相对较强,孩子在学校里因为有了兴趣,专业思想稳定,就能学得比较好,将来有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大副、二副。作者怎么能说这个志愿报错了呢?如果上了本科一批刚踩批次线的学校,就一定能够保证孩子将来的发展比他成为一名远洋公司的驾驶人才发展得好吗?

  地域至上。一些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锁定非某某城市大学不读,如有的孩子在填志愿时,眼睛就瞄着北京的院校,非北京的院校不报,只要是北京的院校什么院校都行,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上大学并非是去旅游参观,你所选的城市再好,你也只能在那读几年书,大学毕业后因你所选的学校实力不强,你的竞争力差,你也很难在心仪的城市站住脚。而视界开阔的考生,选择一个实力很强但地域相对较差的院校,由于在大学里打下坚实基础,毕业后再到大城市去竞争,实力强你就很容易在竞争中占得先机。未来的社会竞争主要拼的是你自身的实力而非你就读的院校所在的城市。

  将选学校与选专业割裂开来。是首选学校还是优选专业,考生和家长往往将其割裂开来,国内学者对此意见也不大统一,有的主张首选学校,有的主张优选专业,笔者认为最好二者兼顾。在报志愿时不能按照历年院校的最低分来填报志愿,而应当按照院校录取平均分与相应批次省控线之间的差值来填报志愿。因为一则低分末端易被退档,最低分进去很难选到专业,特别是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更应该按照平均分来填报志愿。至于优选学校和优选专业,在二者不能兼顾的情况下,首先要确定讨论的标准,即优选学校的学校和要讨论的优选专业的学校,两者的差距有多大,这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对将来毕业后打算考研、继续深造的考生而言,支持优选学校。而对于毕业就打算就业,考生成绩在没有多大优势的考生来说,应当优选专业。

  三、考生填报志愿要和考生的个性心理特征相结合前面我们已经探讨了根据个人生涯发展规划来选择学校和专业,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从考生个性心理特征的角度上来选择专业的问题。就像天下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从个性心理特征的角度来讲,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名考生。由于考生存在着个性差异,再加上兴趣、爱好和潜能的不同,因此反映在志愿上则是忌讳雷同。对于A、B两位都是620分的考生而言,A考生选择的院校和专业对他来讲是一个理想志愿,但对B考生就未必合适。笔者认为一个理想的志愿应当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适合你的长远发展(2)你能够实现。在这里要注意消除一个误区--高分段的考生只要被名校录取就是理想志愿。实际上,高分段考生有高分段考生的理想志愿,低分段考生同样也有自己的理想志愿。低分段考生,如果动手能力强但考分没有达到本科段,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高职(专科)专业同样也能成才。(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