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360高考网主页 > 高考资讯 > 高考新闻 > 文章正文

中国教育改革30年回顾 从高教大国迈向高教强国(2)

时间:2010-03-03 11:45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国家通过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设,形成了一批高水平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增强了高校的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能力、科研实创新能力和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获得了一批具有标志性、突破性和对经济社会法制具有重大



  国家通过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设,形成了一批高水平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增强了高校的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能力、科研实创新能力和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获得了一批具有标志性、突破性和对经济社会法制具有重大意义与推动作用的重大成果。

  教育质量问题,是高等教育在大众化阶段中遇到的比较突出的问题。为切实把高等教育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工程的意见》,决定实施质量工程,这是新时期深化本科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

  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面对的对象包含了所有高校,使中国的高等教育在质量普遍提高方面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并完善了相应的制度建设,积累了丰富的评价和管理的经验。

  改革与创新仍有较大的空间

  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需要多方面探索的,数量的发展只是其中一个指标。为了保证中国高等教育健康、快速、多元化和高质量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相关的研究、试验和探索蓬勃地发展起来。一方面成立了相关行业组织,对诸如高等学校专业课程设置、结构布局调整、管理体制、办学自主权、教学评价、校企合作、社会力量办学、后勤社会化、科技创新、学术规范、招生分配制度、学籍学分制度、贫困生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制度等进行了长期持续的探讨;另一方面逐步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发展规划,中国高等教育开始走上依法、有序发展的轨道。

  与此同时,高校的快速发展也导致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新的矛盾、困难和问题。随着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高校扩招的第一批学生分别于2002年和2003年步入就业市场,扩招政策对于中国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自身结构、功能的影响也逐渐凸显,尤其近两三年来,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降低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经济、文化发展存在不均衡的原因,高等教育在东西部的发展、大中城市的发展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一些重点高校和一般院校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致使高等教育的层次和结构仍存在问题,发展状态不太理想,造成了教育资源新的紧张形势。

  此外,由于规模的扩大和办学资源(包括教学、住宿、餐饮等硬件设施,以及师资、管理等软件资源)的紧缺和相对落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学质量的滑坡,培养的人才不达标。一些院校在大发展条件下质量难以保证,一些地方高校的扩招持续冲动难以遏制,导致了教育公平和效益的冲突,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巨大的就业压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高等教育大众化本质上体现了规模扩张的目的,高等教育在质量普遍提高方面也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不过高等教育还面临结构的变化、布局的合理、质量的提高、评价的导向、制度的创新等一系列更深层的发展问题,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仍有较大的拓展和试验空间。

  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中国高等教育已经充满生机和活力,尽管未来的改革和创新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但高等教育不会放慢发展的步伐。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这是历史赋予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 记者 于忠宁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2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