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08卷透新命题思路 名师分析高考命题启示
时间:2010-01-20 22:23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次
实施新课标后的江苏第一年高考(Q吧)已正式落下帷幕,高考方案的变化让这次高考试题分外引人瞩目。而作为即将升入高三的下届高考生
实施新课标后的江苏第一年高考(Q吧)已正式落下帷幕,高考方案的变化让这次高考试题分外引人瞩目。而作为即将升入高三的下届高考生及高二学生最关心的莫过于此次考试透露出的命题趋势。昨天,本报记者约请了江苏多所名校的名师分析今年命题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以及在学习策略上应做出哪些调整。 [语文]试题回归课本,引导“教什么考什么” 喻旭初 金陵中学语文特级老师 李大荃 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会语文会 命题启示: 今年江苏08年新高考语文命题有以下几个特点: 1、体现了高中语文新课改的基本精神,稳中有变,较好地保证了命题的平衡过渡;不偏不怪,难易适度。不过如果不细心也会丢不少分; 2、试卷的目标取向是考生的语文素养,命题者的取材视野开阔,关注社会、关注考生,表现出一定的地方特色。 3、附加题力挺课改。需要考生注重积累,有一定的语文素养。“名著名篇阅读”的覆盖面很广,目的在于引导中学生阅读作品。 策略调整: 1、要始终抓好基础训练。语言题、成语题、句子辨析题考得都是常见的类型,都是很基础的知识。对此,一定要始终坚持常规训练; 2、要认真学好语文教材。今年语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虽然跟过去一样,没有直接在课本中选材,但是所考的知识点和能力点都包含在语文教材中,所考的一篇小说,作者是汪曾祺,学生学过他的作品。名句默写的6句中有5句是课内的,所以一定要学好每篇课文; 3、要重视课内外的结合,努力培养语言运用的能力。今年的语言运用题和作文题有相当的开放性。提倡质疑,提倡有好奇心,较好地体现语文与生活的结合; 4、要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用好苏教版的选修教材。选修教材不必篇篇都教,可选择有代表性的篇目,提高理解和欣赏水平; 5、要精选练习,讲究训练时效。对练习题要精心挑选,主要是取其类型而不在于数量的多少; 6、作文教学要回归课本。今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好奇心”,既不入老套,又扣本有源。根据课改制定的江苏省08高考新方案,其一就是导向性原则,要“体现对新课改一定的导向作用”。高考试题回归教材,重视基础,在基础中考能力,改变过去“考什么教什么”的现象,逐步形成“教什么考什么”的趋势。这是一件大好事!我们作文教学必须立即设法改变无序无奈、低级低效的状态。借高考这根“指挥棒”的作用,踏踏实实地按照必修课本15册20个模块“写作实践”的要求,一个一个地训练。这是老老实实地教学,脚踏实地地教改。
[数学]题海战术、“贴标签”行不通了 蒋建华 泰州中学校长数学特级教师 陆正海 江苏省高考优秀指导教师、泰州中学数学教研组副组长 命题启示: 首先数学卷较完整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十项基本理念,试卷的1-8题、12题、15题、16题及17题考查的都是数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现的是共同基础;第9题、第19题、第20题则是对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查。 其次,数学卷忠实地遵循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2008年《考试说明》。 三是试卷起点低、层次清,给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都提供了发挥的空间。 最后,今年的数学卷和去年的试卷有着诸多一脉相承之处(去年的江苏卷已经渗透了新课程标准的一些基本理念),所以较好地实现了新旧教材、新旧试卷之间的平稳过渡。 策略调整: 1、要严格遵照《教学要求》和《考试说明》,不必盲目增加教学的内容和难度,既增加学生负担又劳而无功; 2、复习过程中要重视基础,回归课本,并加强解题规范性训练,保证答题的完整性、规范性和严密性,力求做到“看得清、想得清、说得清、写得清”。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相关专题:北大中学校长推荐制利弊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