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基础会考,不只是杜绝高考移民(图)(5)
时间:2010-01-20 17:57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次
化学就应该体现学科的特点和开放性的思维。老师们也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而不是单纯强调记忆,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化学教师刘芳)。 听基础会考化学命题负责人介绍完命题思路,我觉得我们重视过了头
化学就应该体现学科的特点和开放性的思维。老师们也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而不是单纯强调记忆,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化学教师刘芳)。 听基础会考化学命题负责人介绍完命题思路,我觉得我们重视过了头,考前的那种担心与焦虑真是不必要。不过让我比较欣慰的是,我们的学生反映良好,比预计的好一些(化学教师海子)。 【教研员意见】 今年暑假期间参加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培训的教师人数增加。这是基础会考带来的直接影响,说明技术课程已经纳入了学校规范的课程设置与管理之中。 地理学科师资一直较为薄弱。通过基础会考,使社会重新认识地理学科的地位和作用,各校普遍加强了地理师资队伍的建设,地理课程的开设也步入了正常化。 【专家评价】 看后感觉不错,第22题出得有感觉,反映了化学(1)的核心以及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磊)。 【考试院长观点】 引入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是当前高考改革的两大亮点,前者颠覆了选拔性考试一元学业评价的传统格局,后者填补了非学业的素质多元评价空缺。 作为第一个亮点的学业水平考试,是为了高校多样选择,所以应把其作为学业多元评价的一部分。学业水平考试结果在招生录取中的使用,主动权应在高校,即高校自主将其作为对学生多元评价的依据之一。 因此当务之急是高校应研究学业水平考试在高校选才中如何使用的问题。(天津
什么是有效度的考试?考试如何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基础会考应该怎样追求以学生为本? 【专家观点】 基础会考应以考生为本 ■江郎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新课程的追求,其中包括提供适合学生的教学要求和考试要求。基础会考是对文、理科学生高考反向科目的考试,考试结果的强化运用,在某种意义上是为了保障学校均衡开课。鉴于非高考科目的课程开设和学生的学习状况,这一措施不能来得太猛,即折合高考分不能太多,考试试题不能太难。须知,对于文、理科反向课程科目,不按国家计划开课的现象并不鲜见,不管原因多么复杂,结果都是让学生失去了学习这些课程的权利和机会。学生本来就吃亏了,我们再用脱离了学生学习实际的考试难度让学生去承担失败的后果,既失去考试的效用,也没有体现对学生的关怀。当然,教育同时代表着社会的意志和愿望,体现着社会对学生学习的要求,但这种愿望和要求,具体到不同的区域和时期,在怎么达到社会要求的步骤上,需要把握好分寸。当考试离开学习者的实际学习状况而运行时,当教育逾越了现实固有的限度时,它所代表的社会目的不仅不能顺利地实现,反而会给学习者带来不良后果。现今学校不少非教育的东西,不少是教育行为超过了这个限度的结果。 关爱学生不应在口头上 我们说关爱学生,以学生为本不应该是虚空的、口头上的,而要体现在教育教学行为上,特别是评价行为上。这就是海南省高中新课程第一次基础会考的两个效度指标,为什么要把实现预定难度放在第一位?因为这个要求强调和体现了基础会考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均衡性引导和适切的目标期望,使能够认真开课的学校,认真听课的学生都能够通过这场考试,不需要加班加点、强化训练,不增加学生过重的负担。特别是技术这门课程,由于师资、经验的缺乏,不要说上得很好,就是在全省普遍开设都十分困难,我们在调研测试中充分预测到这门课程教学状况并不十分乐观。唯其如此,我们一方面要坚定地把握好考试评价导向,一方面又要特别强调考试对学生学习实际的适切性。当然,强调降低难度不是孤立的、唯一的,命题对兼顾两个效度也是有具体要求的,概括讲:一是低难度要有底线要求,即不能离开课标,不能凭生活经验答题,不认真上课的学生回答不好试题;二是探索用试题的开放性增加试题的普适性;三是要求每科试卷都要有8%左右的题,主要考虑第二效度的要求,这类题既是为今后命题投石问路,又是给今后高中新课程教学一个明确的导向,在某种意义上,又代表着今后基础会考命题的走向。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相关专题:北大中学校长推荐制利弊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