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政治复习 > 学术文摘 > 文章正文

中国构建服务型政府:背景、障碍及对策分析(3)

时间:2009-11-02 12:10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三)行政管理方式 严重滞后在市场化、信息化条件下,原有政府管理方式难以解决日益复杂化、多样化的社会事务,具体表现在政府重行政而轻法治,重人工行政而轻电子政务,重内部取向而轻外部取向。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三)行政管理方式 严重滞后在市场化、信息化条件下,原有政府管理方式难以解决日益复杂化、多样化的社会事务,具体表现在政府重行政而轻法治,重人工行政而轻电子政务,重内部取向而轻外部取向。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它不仅要求作为相对万的公民个体、企业和社会组织守法,更要求政府守法。政府依法行政足依法治国的核心,因为政府行政实际上是公权力的运用,其影响的范围、深度和广度是其他社会或市场主体所不能比拟的。政府行政管理习惯于直接用行政手段,而忽视经济和法律手段,这实际上是行政权侵蚀公民权,政府行政重管制轻服务,是服务型政府不能认同的。信息时代要求政府采取相应举措,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和质量。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社会对政府信息的需求与政府信息的提供存在巨大的差距,有很多信息无论就理论上还是实际利益衡量上,都应对外公开,但未能公开,造成政府资源取得上的困难,我国政府掌握了80%以上的信息,但因为信息公开的问题,许多信息得不到利用,从而导致信息资源的浪费。[7]政府行政仍注重人工处理政务,而忽视电子行政,效率的低下是服务现政府所不能接受的。服务型政府强调外部取向与顾客至上,因而公众和社会的满意度决定政府服务的有效度。受原有政府管理方式的影响,政府注重行政过程、机构、程序,而忽视行政目标、项目、绩效,这样造成行政注重内部投入和程序,而忽视行政目标与结果,进而导致回应力低下。

  第三部分 我国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对策

  建立服务型政府是一个系统工程。针对建立服务型政府存在的障碍,笔者认为,需要着重从如下万面加强:

  (一)加强以民为本的服务理念的教育。以民为本的服务理念是服务型政府的核心理念。现代政府的本质与价值在于为民众服务,官员要切实克服官本位的陈旧理念,将为民服务作为自身行动的出发点,也只有转变观点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符合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内在需要。具体方可通过相互交流,定期学习等形式,目的在于使政府官员牢固树立以人民为本,为民服务的先进理念。

  (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是否到位,关系到服务型政府构建的成败。服务型政府不能只停留在观念上,而要落实到职能转变上,这实际上是重新界定政府职能范围,再塑政府角色的过程。在政府与市场、企业、社会关系上,政府应该是掌舵者而非划桨者,出于现代社会中民主和公民参与浪潮高涨,政府不可能借助自身的公共权力,强行整合多中心格局而成为单一中心格局并长期维持之。[8],而且对政府事务的控制和实际去做这些事务,其间有根本的区别,同一个人或同一团体可能控制一切事情,但不可能做一切事务;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它企图亲自去做的事情愈少,它对一切事情的控制就愈完全。[9]政府应该从具体的生产者、参与者、监控者转变到服务者的身份上来,彻底实行政企,政事和政社分开,真正公共服务的职能。让企业成为自经营,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经济单位,让事业步走向企业化管理过渡,让社会中介组织彻底与政府脱钩,真正实现自主自治。这一系列权力转变过程,就是政府还权于民,转变职能的过程,目的在于构建服务于民的政府管理模式。

  (三)加快政府机构改革。如果政府职能转变是政府转型的本质,那么政府机构转变则是政府转变的形式。职能变了,机构也要相适应变化,否则不能实现真正的职能转变。横向上,要整合部门,以实现为公众和社会提供无缝式服务;纵向上,减少不必要的中间层次,简化管理层次,以迅速回应公众需求。(四)建立民主科学的决策系统。政府耍树立科学,民主的决策观点,完善行政决策体制,健全信息收集处理系统,积极听取专家意见,充分反应民意。建立有效的外部约束机制,使公民真正掌握该约束机制的最终决策权。(五)转变行政方式与手段。政府要从主要依靠行政方式转变到主要依靠经济,法律手段,特别是要将自身置于法律的规范之下。积极推进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将电子政府与服务型政府结合起来,以实现善治,促进善政[10]。改变以往只注重内部投入,而忽视结果的做法,引入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便政府真正对公众和社会负责。(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