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卷老师青睐创新作文 高考专家提示莫猜题(图)(2)
能拉开分数差距 有的同学思辨能力比较强,立意肯定就比别的同学高一些,有的同学思辨能力差一些,可能写出的作文就很一般,比如同样上面这道材料作文,如果一个同学能够整体把握材料,注意到材料当中的三句话彼此并
能拉开分数差距
有的同学思辨能力比较强,立意肯定就比别的同学高一些,有的同学思辨能力差一些,可能写出的作文就很一般,比如同样上面这道材料作文,如果一个同学能够整体把握材料,注意到材料当中的三句话彼此并不是孤立的,不能将它们截然割裂开来,注意到材料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那样立意会更胜一筹。比如总的是讲郑板桥在书法上的独创性,而他的这种独创性是来自继承和借鉴,来自个体与整体的和谐,来自于他不拘泥于前人和他人的独立个性。有这样周密的思考,写出的作文肯定是不一般的。这就是差距。好的作文题应该使考生能拉开差距,从去年阅卷的结果来看,一类卷的作文比例在上升,二类卷的比例也在扩大,三类卷的比例下降了,四类卷也占一定比例,正态曲线的分布很好看,这就拉开差距了,高考选拔的目的就达到了。这道作文的命题就是成功的,是经得住实践检验的。所以今年很有可能在去年的基础上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2高校老师希望看到什么样的作文
凡事要换角度才能把想不清楚的问题想清楚,现在把角度换到高校老师身上,假如我是高校老师,我希望招到什么样的学生?我希望招到有点出息、有点培养前途的学生。有些考生考分挺高,但就是没多大出息,没有多少培养前途,因为这些学生只会应试,其他方面,尤其自主创新的能力不强。高校老师不喜欢只会应试的学生。我就经常听一些高校老师发牢骚,说现在的一些大学生或研究生,一篇作文都写不好。大学生或研究生,既然能进入高校深造,怎么会一篇作文都写不好呢?我想这些同学可能应试作文写得好,但就是不符合高校老师的要求。
那么,高校老师希望看到什么样的作文呢?
第一,高校老师希望看到有思想创见的作文。钱学森生前感叹我们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就是说这些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够。这是有深刻原因的,其中应试教育是一个重要原因。一个人思想上没有创见,人云亦云,注定是没有前途的。所以如果一个考生在作文中如果能够表现出有思想,有创见,是肯定会受到高校老师青睐的,觉得把这样的学生招来会有培养前途。
第二,高校老师希望看到有个性的作文。有个性的同学将来肯定有出息。考试成绩好的同学不一定有个性,有出息的多是当年学习成绩不怎么好但有个性的人。个性必然在作文中会有反映。比如对于成名成家的看法,多数同学认为不能有功名思想,要做无名英雄,为社会作奉献,这是公共价值观,你不能说错,但人人都这样想,就造成了集体无意识,如果有一位学生说“成名有什么不好?我就想成名,成名是一个人奋斗的动力”,这位学生就有个性,他将来就会有出息。高校老师就喜欢这样的学生,喜欢这样的学生写出的作文。
高考作文阅卷中心组是由高校老师和各区教研员以及部分有经验的中学老师组成的。具体阅卷过程,也是高校老师的愿望和中学作文教学实际相结合的过程。
3作文如何迎考
作文如何迎考?我提出几点建议:
注意关心身边的人和事
高考复习再忙,也不要忽略身边的风景。“文章合为时而著”,一个学生的作文充满了时代气息,关注现实,关注社会,是会引起阅卷老师好感的;反之,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同学,也写不出血肉丰满的作文,从书本到书本,会患“作文贫血症”,苍白乏力,是得不到阅卷老师青睐的。
依循课文去为自己准备一些作文素材
我们的课本是按照主题单元和文体单元两条线索编排的,这里主要说的是主题单元,一个单元的几篇课文,基本是按照一个主题来编排的,那么这几篇课文就分别从不同角度为我们提供了充分的作文素材。从高一到高三的六册语文书,依次分为生命体验、美好亲情、人我之间、树木花卉、平民生活、杰出人物、为理想而斗争、亭台楼阁、读书生活、科学与艺术、山水情思、感悟自然、名利内外、文化的制约与创造、传统美德、思想与精神的力量、品位与格调、家园亲情、艺术与审美、走向社会、浩然正气、人生与艺术境界等主题单元,这些主题几乎涵盖了我们高考所要关注的所有问题。按照这些主题,结合课文来准备作文素材,基本可以一网打尽。(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