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语文复习 > 高考作文技巧 > 文章正文

高考议论文写作十忌:忌审题片面 要把握主旨(5)

时间:2009-11-02 11:25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六、贴近时代拟题。要使标题新颖,还要有浓厚的时代气息,使人一看题目,就觉得春风扑面,清新醉人。 谈连战回大陆的文章,如以《此岸·彼岸·桥梁》为题,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此岸”是台湾,“彼岸”是大陆,要

  六、贴近时代拟题。要使标题新颖,还要有浓厚的时代气息,使人一看题目,就觉得春风扑面,清新醉人。谈连战回大陆的文章,如以《此岸·彼岸·桥梁》为题,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此岸”是台湾,“彼岸”是大陆,要想从此岸达到彼岸,必须通过连战等人一代又一代艰苦奋斗这一“桥梁”。又如《8与发》、《雷锋“出国”了》,《变味的掌声》《真情不“下岗”》、《更新我们头脑中的教育“软件”》、《该出手时不出手》、《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知识“拷贝”》、《中国人失去公德心了吗?》、《把“意见”刻录成光盘》、《朋友,请带好你的“护照”》、《健美,健美,不健何美》、《打捞诚信》、《萧洒 俏丽 气派≠中学生》等出奇制胜。

  题好文一半,无论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形式的议论文的拟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紧扣材料和要求,在准确简洁的前提下,力求生动形象、有创意,富有表现力,拟制出让阅卷者一见倾心的标题来。(冠华作文网)

  考前必读:文贵简洁

  古人云:“意则期多,字则期少。”我们执笔为之,应力求做到以简练简约的文字,表达丰富深刻的思想。

  文章简洁,首先指文章要精炼。诚如茅盾先生所说:“成篇以后,要努力找出多余的字句来删掉。用四个字够了的地方,莫用五个字。”有一段《制鼓诀》:“紧紧蒙张皮,密密钉上钉,天晴和落雨,打起一样声。”按理说这四句话不算冗长,可有人认为还不够精炼,改为“紧紧蒙,密密钉,晴和雨,一样声。”但有人不满意,再加删改,压缩为“紧蒙密钉,晴雨同声。”这样改后,一目了然,言简意丰。真是“惜墨如金”,叫人喝彩!

  相反,有的文章则啰嗦冗长,令人生厌!相传明朝刑部主事茹太素,他给朱元璋写一份万言书,建议朝廷要办五件事情。朱元璋叫人诵读,当读了6370字以后,还听不出他究竟写了什么(到7650字才讲建议)。于是明太祖大发雷霆,当即下旨将茹太索痛打五十大棍。明太祖说:“如果开门见山来写,这五件事情,只要用500字即可说清,我打他,是因为他啰啰嗦嗦地写了17000字。”假设,茹太素只陈事实,不做繁文,不就免挨板子了吗?

  文贵简洁,其次指文风要朴素。鲁迅在《作文秘诀》中提倡“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的“白描”。孙犁的《荷花淀》就是这种“白描式”作品的典范。譬如,文章抒情色彩浓郁,人物心理细腻,细节逼真,按常规很容易流于繁冗和华橱。可作者却用简洁朴素的对话,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例:“今天你怎么回来这么晚?”看似乎平淡的一句话,却有着忧虑、关切、责备和自豪等丰富的内含,何等朴素无华、自然含蓄!与此相反,初学写作者喜爱繁复的铺排、华丽的词藻、不必要的滥发议论、无意地抒发感情。这就是所谓的“无病呻吟”。

  精炼和朴素,是文章简洁的基本内含,也是文体美的主要标志之一,正因如此,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作家,无论是学者,还是政治家,在写作时很注意锤炼词句,使语言简洁有力。列知几在《史通》中强调行文要“文约而意丰,叙事之工者,以简要为主”;鲁迅特别强调“写完后至少要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毛泽东更是深恶痛绝繁文,曾经把“空话,龟篇,言之无物”定为党八股的第一大罪状,发动全党共讨之。马克思高度赞扬“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这冗长的论述所办不到的。”总之,这些名家伟人们不管他们的文笔风格怎样独特,文学主张怎样不同,所处国家地域怎样迥异,但他们在什么是优美的文体这点上有一个共识:文贵简洁。

  然而,有的中学生作文时,行文繁冗、啰嗦。譬如某生在文学评论《评新媳妇的心灵美》一文的开头写道:“对于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追求的是华丽的衣着,漂亮的外表;而有的人追求的是品质的高尚,心灵的美好。外表的美当然是应该讲究的,但绝不是美的全部含意。人的美,主要应该在心灵上。”这不都是些与题无关的话吗?(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