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语文复习 > 高考作文技巧 > 文章正文

2009年高考考前必看:议论文写作三法

时间:2009-11-02 11:30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晓以利害法  晓以利害法就是把利害关系分析清楚、告诉对方使之折服的一种说话方法。为此,分析必须中肯实在,利与害必须与对方切身

  晓以利害法

  晓以利害法就是把利害关系分析清楚、告诉对方使之折服的一种说话方法。为此,分析必须中肯实在,利与害必须与对方切身利益有关。

  分元前630年秦穆公帮助晋文公攻打郑国,危急之中郑国派烛之武出使秦国。烛之武运用晓以利害法化险为夷促使秦、晋退兵。烛之武见到的秦穆说自己不是为救国而来,而是为秦国而来,因为:秦在西方,郑在东方,中间隔着个晋国。郑一旦灭亡,得利的是晋国,你们不可能越过晋国而把郑国作为自己的领土。晋强大了,相比之下,秦国力量不就削弱了吗?秦穆公竖起耳朵认真听着。烛又说:如果保存郑国,让我们做东方路上的主人,途经的秦国使者凡缺少费用与物资,由郑国供应。这样,对秦国不仅无害而且有利。秦穆公觉得有理。烛随即岔开话题道:晋国贪得无厌,是个不讲信用的国家。早年晋国内乱,晋惠公逃到秦国,是您出力帮他回国获得君位。晋惠公曾答应回国后要把焦、瑕两座城池割给秦国,作为报答。可是,回去后一切许诺都赖掉了,难道您忘了吗提起这事,穆公大为恼火。烛之武又推波助澜道:晋国获得东边郑国土地,就会设法扩大西面境界。西面就是秦国,他不侵夺秦国土地又向何处扩展?望君王看远些,要防备晋国啊!说得有理穆公大悦,命令退兵。晋国失去盟军,只好撤退。

  还如,战国时期鲁哀公大兴土木,规模空前。公宣子第一次劝阻:房舍过大,多住人则喧闹,少住则空旷,望酌量。哀公不听。第二次劝阻:鲁国弱小而住室很大,百姓知道了,会怨恨我君;诸侯知道了,又会轻视嘲笑我国。哀公仍建造不停。公宣子第三次劝阻道:左边右边都是先祖之庙,在中间兴建又多又大的房舍,恐怕有害于吾君。哀公一听,马上命令拆除筑板停止兴建房舍。

  为什么公宣子前两次没有成功,而第三次成功了呢?因为前两次提出的理由以鲁哀公来说无关痛痒,什么喧闹、空旷,什么百姓、诸侯,然而第三次却不同,因为古人最害怕先人之庙作崇,这事关重大,怎能不听?当然下令停止兴建。

  事实说理法

  事实胜于雄辩,用事实说理最有说服力。

  1940年3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在重庆开会,蒋介石想在会上宣布十八集团军的罪状,以便发动更大规模的反共高潮。会上,蒋介石历数十八集团军犯下的罪行,说什么游而不击、袭击友军,制造磨擦等等,并表示要彻底严查,以整军纪。当时担任十八集团军参谋长的叶剑英不慌不忙地开始演说,他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印发的《敌伪广播》中的内容来说明:18集团军不是游而不击,而是在涞源战斗中击毙了日一著名将官阿部中将。时间是1939年11月19日。接着,叶剑英又举出国民党和荫梧勾结日伪军进攻18集团军的事实,指出到底是谁在袭击友军、制造磨擦。蒋介石觉不住气了,质问:有这回事吗?叶剑英随即把张荫梧勾结日寇的来往电文和信件照片,拿出宣读并当众交给蒋介石看。在事实面前,蒋唉声叹气,直拍脑袋。铁的事实,谁敢否认!

  事实应该是真实的,掌握的事实应无隙可击。如有漏洞、有矛盾,这个事实是无力的。

  有一年天大旱,农民李和颗粒无收。可财主不讲理,将他家中什物都搬去抵租,连一口铁锅也不留下。众人不平,青年农民阿根单枪匹马冲进财主家,夺回锅子就走。谁知财主手下人一拥而上,将阿根捆邦起来,并叫帐房先生替他写一张白日抢劫的状纸,告到衙门。

  县衙门的周师爷知道了内情,答应相救。第二天升堂,县老爷一看师爷呈上的状纸,很感奇怪,就问财主:这状纸可是你所写?财主一字不识却死要面子,答道:是我自己所写。呸!信口开河,岂有这等事来?有、有、有县老爷惊堂木一拍:该死的东西,一派胡言,先打他二十大板!

  打了之后,县老爷又问财主:你诬告良民,知罪否?大老爷,我没有罪。还要强辩!我再问你,你既然明目张胆,却为何要钻狗洞呀?啊?财主还弄不清是怎么一回事,可县老爷却已宣布退堂了。(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