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考前必看:议论文写作三法(3)
驳论点,无论采用上述哪种方式,都要注意以下要求: 一、要抓住错误观点的要害。只有抓住要害,才能击中要害。为此,必须在反驳之前对错误观点作认真的分析。 二、要处理好破与立的关系,在反驳错误观点的同时
驳论点,无论采用上述哪种方式,都要注意以下要求:
一、要抓住错误观点的要害。只有抓住要害,才能击中要害。为此,必须在反驳之前对错误观点作认真的分析。
二、要处理好破与立的关系,在反驳错误观点的同时,要注意确立正确观点。这就是边破边立,先破后立,破立结合。不能只满足于破而忘了立。
三、要以理服人。反驳不是吵架,不能以骂代驳,不能搞压服;而要以事实为武器,以正确道理为武器,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这样才能驳得有力,令人信服。
四、要有对象感,区别对待。对不同的人的不同的错误观点,反驳时应采取不同的态度。
驳斥论据
驳论据是驳论的一种方式。
论据,是论点的根据,是用来支持论点的。错误的或反动的论点,往往会建立在虚假的、错误的论据之上。发现并驳倒这样的论据,对方的论点也就站不住脚了。这种从反驳对方论据入手来揭示其论点错误的驳论方式就是驳论据。
论据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错误的或反动的论点,无论哪一种论据,都可能犯以下两种错误:一是虚假。完全无中生有,凭空捏造,纯属无稽之谈。用作论据的事实是胡编乱造的,用作论据的理论,是杜撰出来的。二是走样。这就是与事实不符,或以偏概全,或作了加工变形,或引用理论断章取义。这种论据,虽非完全虚假、捏造,但是往往比虚假论据更有迷惑力,更要注意辨别。正因为有以上两种错误的论据,所以驳论据也就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揭露其虚假:是捏造的事实,是伪造的理论。从而证明用这种论据支持的论点必然荒谬。
另一种是指出其走样:与事实有哪些出入;对名人名言是怎样断章取义的等等。例如鲁迅的《友邦惊诧论》,这篇文章是以驳论点为主的,但同时也用了驳论据的方法。文章最后一段,引用《申报》刊登的消息,正是用事实来驳反动论点的论据。其方法是揭露这些论据都与事实不符,纯属伪造。
怎样运用驳论据这种反驳方式。
一、它只适用于把论点、论据都摆出来的情况。比如有的人只提出错误观点而不列举论据,那就不适合用驳论据的方式。有的观点明显荒谬,而列举的论据却似是而非,对此,还是以驳论点为宜。大可不必很费劲地去驳斥论据。与此相反,有的观点倒是貌似有理,而列举的论据则荒谬无稽,对此,就应该采取驳论据的方式。
二、要驳论据,那就应该对它们作认真的分析研究,包括进行调查、翻阅材料、查对原著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其是虚假的。有的错误论据往往假中有真,鱼目混珠,更要细心辨别。
三、为了使反驳更为有力,除了揭露对方论据的虚假错误之外,还应准备好正确的论据,以便与对方论据相对比,从而使之彻底败露。这种用正确事实来说话的方法是最有力量的。
一事一议
一事一议是较简单的议论文,篇幅短小,结构也不复杂。其中的一事指现实生活中某一件或某一种现象,它是具体的,带有普遍意义的。这些事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但又是认识不深,处理不当和需要去解决的,或者是需要去弘扬的。一议是对一事的分析,是从这一事中揭示出来的深刻道理,或表扬,或批评。无论怎样,写一事一议的文章要做到:使人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写一事一议的文章,所选的事要新,最好是社会热点;所议的理要明,还应该从别人未注意或未重视的角度去挖掘。
在语言表达上,所叙的事例要概括,写出要点即可:议要严密,不能以叙代议,或者脱离事而议。事与议要有内在统一。请看习作《豫园偶拾》:
8月的一天,风和日丽。早晨,上海豫园门前一群外国游客急待入园,他们之中大半都脚穿木屐,虽然手持入园券,却被园林管理员有礼貌地挡在门前。因为园中有一条规定:穿拖鞋者不得入内。(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