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11(2)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祭神用的牛羊牲口,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谎报,一定按实情告神。大大小小的案件,虽不能一一察清断明,但一定尽诚心来处理) [简析]例句中的以信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祭神用的牛羊牲口,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谎报,一定按实情告神。大大小小的案件,虽不能一一察清断明,但一定尽诚心来处理)
[简析]例句中的以信以情,都是作状语的介词结构,后面分别省略了主要动词告和论。
3.古代汉语的介词结构有时是可以省略介词的。常见的是省略介词于和以。例如:
①至则无所用,放之()山下。
②项王则受璧,置之()座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简析]①句中山下,是表示处所的名词,前面省略了介词于。②句中座上地是表处所的词语,前面都省略了介词于。这类的于字省略在古汉语里很普遍。
4.省略中心词。
中心词是在一个词组中被定语状语修饰的词,在常规句子里,中心词是不能由定语状语来替代的。但是,古汉语里却存在着省略中心词的现象。因此,读文言文时,就不能不引起注意,以免造成理解上的障碍。例如:
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②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简析]①句中的宫中府中就是宫中之吏与丞相府之吏,省略了中心词吏,实际上是定语代替了中心词。②句中的不毛,就是不毛之地,即不生草木的地方。
五、定语后置难点探析
定语后置虽然没有在《考试说明》中单独列出,但考题上经常出现,因此这也是掌握文言文句式的一个重要方面。
1.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①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
②五谷者,种之美者也。(五谷是庄稼中的好种)
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表示定语后置。例如: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②云霞雕色,有喻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云霞绘出色彩,已超过巧妙的画师;草木装饰鲜花,不依靠神奇的绣工)
3.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②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他(陈胜)一些曾经一道给人作雇工耕田的老朋友听到了这个消息]
4.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而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①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这四种人(鳏、寡、孤、独),是社会上无依无靠的穷苦人]
②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有几人欤?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