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15
四、形容词、代词、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一)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形容词用在所字之后,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①故俗之所贵,主之
四、形容词、代词、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一)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形容词用在所字之后,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①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一般人认为宝贵的,正是君主认为低贱的;一般官吏认为是卑下的,正是法律认为高贵的)
②世之所高,莫若黄帝。(社会上所推崇的人,没有比得上黄帝的)
2.形容词放在能愿动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因为能愿动词总是在动词前面与动词结合使用的。因此,如果一个能愿动词跟一个形容词结合在一起充当句子的谓语,那么这个形容词大多也是活用为动词。例如:
①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打听它的深度,就连那些爱游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
②自上观之,至于子胥比干,皆不足贵也。(由上看来,一直到子胥比干,都不值得尊崇)
3.形容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面,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稍出近之。(渐渐地走出树林靠近它)
4.形容词后带了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形容词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令尹子兰终于让上官大夫(靳尚)在顷襄王面前诋毁屈原。]
(二)代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代词活用为动词,同形容词。活用后的词汇意义,仍不失其称代作用。例如:
见公卿不为礼,无贵贱,皆汝之。[(伯丑)见了公卿都不施礼,无论地位高低,都对他以你相称]
(三)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数词活用动词的条件,也与形容词相同。例如:
六王毕,四海一。(六国灭亡了,天下统一了)
不迁怒,不贰过。(不把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五、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作状语只限于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普通名词作状语则比较少。而在古代汉语里,名词(包括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作状语却是常见的现象。名词作状语有的很富有修辞色彩,了解这种语法现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句意。
(一)普通名词作状语
1.表示比喻。例如:
①嫂蛇行匍伏。
②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③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
[简析]①句中蛇行的意思是像蛇一样地爬行,蛇是名词作状语,是用普通名词所代表事物的某些特征作比喻修饰动词。②句中儿啼是像小孩一样地啼哭。③句中犬坐是狼像犬一样坐着。
2.表示对人的态度。例如:
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②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
③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简析]①句的兄,名词,在这里作事的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可译为我要用招待兄长的方式招待他。②句的师与③句的客都与此同。
3.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凭借和方式。例如: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③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④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简析]①②句的箕畚和船分别修饰动词运和载,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箕畚运用渤海之尾,意思是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船载以入,意思是用船载运进来。③句的目和耳分别修饰动词见和闻,表示凭借。目见耳闻可译为亲眼看到亲耳听到。④句的面修饰动词刺,表示用面对面、直言不讳的方式进谏。面刺可译为当面指责。
4.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例如:
①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②刘备、周瑜水陆并进。
③赵襄王郊迎甘罗。
[简析]①句的廷叱,意思是在朝廷上呵叱。②句的水陆并进,意思是从水路和陆路一齐进军。③句的郊迎,意思是到郊外迎接。(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