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3
介词 一、介绍动作实施时的工具、凭借、身份、计数单位等。以及其宾语可在动词前,也可在动词后。可译为用凭借按照根据等。 例:以子
介词
一、介绍动作实施时的工具、凭借、身份、计数单位等。以及其宾语可在动词前,也可在动词后。可译为用凭借按照根据等。
例: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二、介绍动作施行的原因。可译为因为。
例: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
三、介绍动作施行时涉及的对象。可译为把同等,或不译出。
例:若舍郑以(郑)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
四、介绍动作施行的时间。可译为在从等。
例:赏以春夏,刑以秋冬。(《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五、以的宾语经常在以前,如果以的宾语是疑问代词何曷胡谁等,或宾语是代词是,多在以前,也有在后的。
例: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六、介词以的宾语常常不出现。
例: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
连词
一、连接两个并列成分。可译为和而又等。
例:季康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论语?为政》)
二、连接前后两项,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可译为去来用来等。
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勾践灭吴》)
三、连接前后两项,后者是前者的结果。可译为使得以致。
例: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四、连接前后两项,或前因后果,或前果后因。可译为因为。
例: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
五、连接状语和谓语主要成分。可译为地,或不译出。
例: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归去来兮辞》)
六、用于上、下、来、往、南、北等词前,表示范围、时间等。可仍译作以,或根据上下文义灵活译出。
例: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触龙说赵太后》)
代词
一、表示近指。可译为这这样。
例:未死而言死,不论。以虽知之与勿知同。(《吕氏春秋?知化》)
二、用在介词于后询问处所。可译为哪里。
例:天则不雨,而望之愚妇人,于以求之,毋乃已疏乎?(《礼记?檀弓下》)
副词
一、表示程度之甚。可译为太。
例: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孟子?滕文公下》)
二、表示动作已经实施,情况已经出现。可译为已经。
例:其闻之者,吾以除之矣。(《国语?晋语四》)
三、表示仅限。可译为只。
例: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助词
用于意义相近的两个动词之前,表示相近的两种动作行为相继出现,或同时出现。可根据上下文义灵活译出。
例:习习谷风,以阴以雨。(《诗经?邶风?谷风》)
语气词
用于句末,表示叙述语气。可译为了。或不译出。
例: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战国策?楚策四》)
复合虚词所以的用法:
本是介宾结构,由介词以和代词所构成。由于所以这个介宾结构经常固定使用,并且在句中的位置和意义都有所发展变化,于是凝固为一个复合虚词。
连词
用于复句的后一分句,表示结果。前后两分句之间是因果关系。可译为因此,或仍作所以。这种用法在中学课本的文言文中很少见。
例:①而辞人遗翰,莫见五言,所以李陵、班婕妤见疑于后代也。译:但在这些作家所遗留下来的作品中,却没有见到五言诗,因此,李陵的《与苏武诗歌》、班婕妤的《怨诗》,就不免为后人所怀疑。(《文心雕龙?明诗》(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