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语文复习 > 高考语文文言文 > 文章正文

高中文言文拓展训练:<<左传》中成语知多少

时间:2009-11-02 11:49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1.东道主  《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郑国在秦国东面,故称东道主。原指东路上的主人

  1.东道主
  《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郑国在秦国东面,故称东道主。原指东路上的主人,后称款待宾客的主人。

  2.肆其西封
  《左传?僖公三十年》: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是说晋国不知满足,往东向郑国扩展疆界,又为所欲为地向西去开拓疆土。今成语肆其西封谓任意侵略。

  3.退避三舍
  《僖公二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又《僖公二八年》:子犯曰: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报也。辟:同避,舍:春秋时行军三十里为一舍。后以退避三舍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4.及瓜而代
  《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两人都是齐国的大夫)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及:等到。代:代替,接替。等到明年瓜熟时派人接替。泛指任职期满,由他人继任。

  5.言归于好
  《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言:句首虚词,无实际意义。彼此重新和好。

  6.魑魅魍魉
  《宣公三年》:螭魅罔两,莫能逢之。本为传说中的鬼怪,现用以喻指各种各样的坏人。

  7.狼子野心
  《宣公四年》:楚司马子良生子越椒。子文曰:必杀之!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若敖氏矣。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本谓狼崽子虽小,却具有凶恶的本性。后喻凶暴的人必有野心。

  8.外强中干
  《僖公十五年》: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张脉偾兴,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原指所乘之马,貌似强壮,实则虚弱,后用以泛指人或事物,谓表面强有力,实则虚弱。

  9.表里山河
  《僖公二十八年》:战而捷,必得诸候;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山:太行山,河:黄河。泛指外有河内有山,地势十分险要。

  10、厉兵秣兵
  《僖公三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厉:磨,兵:兵器,秣:喂。磨好兵器,喂饱马,指作好战斗准备。

  11.馀勇可贾
  《成公二年》: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徇齐垒,曰:欲勇者贾余馀勇。还有剩余的勇力可以卖给别人,即尚有馀力可使。

  12.灭此朝食
  《成公二年》: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谓等待消灭了敌人再吃早饭。形容斗志坚决,急于求取胜利。

  13.困兽犹斗
  《宣公十二年》:困兽犹斗,况国相乎?比喻在绝境中还挣扎抵抗。

  14.风马牛(风马牛不相及
  《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言齐楚两地相离甚远,马牛不会走失至对方地界。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15.剑及屦及
  《宣公十四年》载:春秋时楚庄王派往秦国的使臣申舟路过宋国时,被宋人所杀。楚庄王急于出兵给申舟报仇,迫不及待地奔跑出去,奉屦(麻、葛等制成的单鞋)的人追到寝门的通道,奉剑的人追到寝门之外,驾车的人追到蒲胥之市才追上他。后用以形容行动坚决迅速。

  16.鞭长莫及(鞭不及腹)
  《宣公十五年》: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原意是鞭子诚然很长,但不能打马肚子。后比喻力量达不到。

  17.城下之盟
  《桓公十二年》:楚人伐绞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在敌人兵临城下时被迫订立的屈辱性盟约。(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