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1-6套14
十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15题。 黄昌字圣真,会稽余姚人也。本出孤微。居近学官,数见诸生修庠序之礼,因好之,遂就经学。又晓习
十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15题。
黄昌字圣真,会稽余姚人也。本出孤微。居近学官,数见诸生修庠序之礼,因好之,遂就经学。又晓习文法,仕郡为决曹。刺史行部,见昌,甚奇之,辟从事。
后拜宛令,政尚严猛,好发奸伏。人有盗其车盖者,昌初无所言,后乃密遣亲客至门下贼曹家掩取得之,悉收其家,一时杀戮。大姓战惧,皆称神明。
朝廷举能,迁蜀郡太守。称太守李根年老悖政,百姓侵冤。及昌到,吏人讼者七百余人,悉为断理,莫不得所。密捕盗帅一人,胁使条诸县强暴之人姓名居处,乃分遣掩讨,无有遗脱。宿恶大奸,皆奔走它境。
初,昌为州书佐,其妇归宁于家,遇贼被获,遂流转入蜀为人妻。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昌疑母不类蜀人,因问所由。对曰:妾本会稽余姚戴次公女:州书佐黄昌妻也。妾尝归家,为贼所略,遂至于此。昌惊,呼前谓曰:何以识黄昌邪?对曰:昌左足心有黑子,常自言当为二千石。昌乃出足示之。因相持悲泣,还为夫妇。
视事四年,征,再迁陈相。县人彭氏旧豪纵,造起大舍,高楼临道。昌每出行县,彭氏妇人辄升楼而现。昌不喜,遂敕收付狱,案杀之。
又迁为河内太守,又再迁颖川太守。永和五年,征拜将作大匠。汉安元年,进补大司农,左转太中大夫。卒于官。(节选自《后汉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政尚严猛,好发奸伏尚:崇尚
B.其妇归宁于家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C.视事四年视事:就职治事
D.遂敕收付狱,案杀之案:立案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因好之,遂就经学为奉贼所略,遂至于此
A.B.
(余)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何以识黄昌邪昌乃出足示之
C.D.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黄昌政尚严猛的一组是
①刺史行部,见昌,甚奇之②悉收其家,一时杀戮
③悉为断理,莫不得所④宿恶大奸,皆奔走它境
⑤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⑥遂敕收付狱,案杀之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④⑥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昌任宛令时,对偷盗之人严惩不贷,曾把偷取他车盖的人全家悉数杀死,使大姓们吓得发抖。
B.黄昌任蜀郡太守时,有七百多人前来诉讼,黄昌都给予了合理的判决处理。
C.黄昌任州书佐时,他失散多年的妻子和他相认,他们抱头痛哭,仍旧结为夫妇。
D.黄昌任陈相时,认为彭氏妇人行为放纵,将其收捕入狱,并杀之。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密捕盗帅一人,胁使条诸县强暴之人姓名居处,乃分遣掩讨,无有遗脱。
译文:
⑵其子犯事,乃诣昌自讼。昌疑母不类蜀人,因问所由。
译文:
参考答案
1.D(追究,查办)
2.C(什么/为什么)
3.C
4.C(与妻子相认,不是在任州书佐时)
5.⑴黄昌暗中拘捕了一个盗匪的首领,逼使那盗首分条列出各县中强暴之人的姓名和住处,于是派人分头全部捕捉,无一漏网。(大意对,给2分,条1分,分遣1分)
⑵她的儿子犯案,她就到黄昌哪里诉讼,自责,黄昌疑心犯人的母亲不像蜀人,就问她原因。(大意2分,诣1分,所由1分)
参考译文:
黄昌字圣真,会稽余姚人。出身寒微,居住的地方靠近学校,多次见到儒生们在校学习行礼,因此喜爱学问,学习经学。他又懂得法律文案,因此在郡中任决曹。当时州刺史巡行所属部域,见到黄昌,很赏识他,就征召他为从事。(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