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语文复习 > 高考语文复习方法 > 文章正文

高考语文应试技巧【精华五篇】(4)

时间:2009-11-02 11:57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另外,考前最好对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现象(如当前提倡“以德治国”,而社会现象中,物质文明远远大于精神文明,以这一现象作为话题等)三方面各写一篇考试模拟作文。有时间的话,还可准备、整理出一些材料


??另外,考前最好对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现象(如当前提倡“以德治国”,而社会现象中,物质文明远远大于精神文明,以这一现象作为话题等)三方面各写一篇考试模拟作文。有时间的话,还可准备、整理出一些材料,这样,到了考场,你也就不会惊慌了。


高考题型技法指点迷津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步伐的突飞猛进,高考题型也在千变万化。许多同学因而陷入六神无主束手无策的尴尬境地,常常望“文”兴叹。其实,语文作为一门科学化的工具学科,经过深究细研,是有规律可寻的,现就高考各类题型解法进行对号入座的分析。
一、基础知识部分
1、 注音题 只要求认读,不要求拼写。材料多取自教材基本篇目或课外读本。要重视积累,平时要养成勤查字典勤查词典的习惯。注意人教社第二册课本《异读词审音表》以及第四册课本《易读错字一览表》。常见错误类型有多音字(差)、形似字(撼――憾)、形声字(尤其是声旁读音有变化的字)(酗)、同音字(世故――事故)、生活中常用错的字(必竟――毕竟)等。注意音随义转的规律,如自怨自艾和方兴未艾。做题时一般用排除干扰项法,未见过的词往往是正确的。
2、 字形题 注意第四册课本《易写错的字表》《易写错的成语表》。平时要多查字典词典,分析字形,掌握意义,辨析用法,剖析字形的组合规律。高考设题多为①同音异形字:不记其数(计)②形似字(赢羸嬴蠃)③多种写法的字(蹒跚――盘跚、缥缈――飘渺),设项主要用于干扰。善于区别形似字的形旁,多考虑形似字的形符所表达的含义(碧―壁―璧―譬―擘―臂)。注意表面上似乎讲通的词,如百尺杆(竿)头。用笔指着每一个字,绝不放过任何一处错。同时要根据语言环境确定字形。
3、 词语解释题 本题型为去年新增题型,主要考查多义词。要学会缩小范围,把重点落在本选项中的那个多义词的解释上。多联系日常交流时如何用的,举几个例句便知正误。
4、 同义词辨析 主要考查现代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实词常从①意义(中止――终止)②搭配(偶然――偶尔)③词性(必需――必须)④褒贬色彩(成果――结果――后果)⑤适用范围(申明――声明)⑥轻重(束缚――禁锢)等角度入手剖析。虚词要注意搭配习惯及语法功能,注意关联词所表示的关系(条件、因果、并列、假设、顺承、转折等)。要分析前后分句的逻辑关系。无论是实词还是虚词,都要结合语境,句中的提示词要挖掘出来,句中肯定有一处词或短语与备选词照应。要正选、排除法并用。
5、 成语运用 成语有字面义和隐含义(比喻义)。一般考查它的隐含义。因此,只从字面揣测其内涵往往会犯错误。做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望文生义:如文不加点(点是修改之义,不是标点)②不分感情色彩:如弹冠相庆(贬义)③不明重点:如琳琅满目(主要指商品)④不辨语境:如色彩缤纷的枫林⑤属语病(重复):如使人民生灵涂炭。还可用替换词的方式解决。做此类题语境很重要,一定要分析语境,做到词不离句。
6、 病句题 先掌握常见类型①搭配不当②成分残缺或赘余③句式杂糅④语序不当⑤语意不明(包括歧义)⑥不合逻辑等。近几年前两类考得较多。常用方法有:①跟着感觉走。即通过语感进行检测,可很容易地审出杂糅、赘余、语序不当等语病②主干压缩法(即划分主谓宾法)。此法可很容易地解决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问题。③同类比较法。感觉拗口而查不出病因时,可举几个相类似的句子或短语进行类比,从而找出病源。如:这值得广大领导的重视。可试换用“值得……的学习”或“值得……的肯定”来鉴别出错误。④特点记忆法。通过多做题,掌握一般病句的基本症状,找出病源的出现规律,而不是草木皆兵。如句中的并列成分,非常值得注意。要梳理整体框架结构,有时要细研到各词的关系。杂糅要理清两种结构。正确项有时也较为模糊,需用排除法才能确定。还应注意的是,有些句子虽不符合语法规则,但生活约定俗成,也算正确。如差点儿摔倒和差点儿没摔倒意思一样。做题要注意从大处找问题,不可单凭印象。(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