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语文复习 > 高考语文复习方法 > 文章正文

高考语文应试技巧【精华五篇】(2)

时间:2009-11-02 11:57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此大题用时10分钟左右。 第七大题 作文 (26题) (60分) 作文时高考试卷中分值最大的一道题,对考生的总分有较大影响,首先要在战略上避免一些习见的错误 [转帖]高考语文考前强化复习记忆要点与思路整理 ??一、


此大题用时10分钟左右。

第七大题 作文 (26题) (60分)
作文时高考试卷中分值最大的一道题,对考生的总分有较大影响,首先要在战略上避免一些习见的错误

[转帖]高考语文考前强化复习记忆要点与思路整理


??一、 基础知识部分(1-6题)(18分)(力争15分以上)
??1、2.语音、汉字题,主要考查记忆力,诀窍在于熟能生巧,建议考前一个星期内要专门用二三十分钟进行强化记忆本学期各次试卷之中自己出错的音和字,并注意把握规律。
??3.词语运用题,主要是近义实、虚词的分辨。通常是用几组近义词进行辨别,要做好它,平时就要有语言准备,但是在考场上如果确实拿不准,就要凭语言感觉去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佳答案,当然,考前针对以往的考试试卷中出现过的实词作一点准备会很有用。
??4.成语使用正误判断题,解答要点在于一是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要望文生义;二是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平时对成语多加积累了,就容易过关。
??5.判断病句题,主要考查考纲上的六种类型,考前要求对六种病句类型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最好各记一两个例句。做题思路通常是: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 → 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 →→ 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 →→ 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
??6.语句衔接题,做题思路是:考查陈述对象是否一致 →→ 话题是否一致 →→ 前后句式是否一致→→ 情境是否吻合→→ 音节是否和谐等。
??二、 文言文阅读部分:包括选择题(7-11题,15分,不能够低于9分);主观表述题(22题5分,力争3分以上)
??考生对文言文题普遍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其实,只要稍稍作一点准备,就会发现,历年的高考都有一定的规律。高考选文标准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符合这一要求的文言文,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二十四史”中的传记部分和《资治通鉴》中的名段;以《孟子》《韩非子》为代表的先秦浅易文言文;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笔记文;以《梦溪笔谈》为代表的古代科技短文;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文言小说。从以往的选文看,高考虽说回避社会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但倡导并弘扬真善美是永恒的时代主题,结合当前反腐倡廉和社会舆论看,对忠臣廉吏的价值判断依然会影响高考文言文的选文,建议在考前仔细翻译领会几段文言传记文,了解文言用法,熟悉知识考点,避免临场发挥失常。解题思路:先读一遍,了解大意→→看清题目要求→→实词要注意古今异义→→虚词要注意用法→→解释和翻译要注意结合已经掌握的知识去领会→→文意理解要注意与原文对照,看有无添加的内容。
??三、古典诗词主观鉴赏部分(21题,9分,力争6分以上)
??对于诗歌的鉴赏,难度较大。所以,复习准备时一定要全面了解高考试题的命制类型和出题设问的角度等,做到心中有数。做题思路大致为:先仔细阅读诗歌,领会大意→→看题目要求,对照诗歌逐一审题→→如果有注解等有效信息,一定要结合起来审查。
??四、现代文阅读部分(12-19题,30分,力争24分)包括社科文阅读(12-15题,12分,力争9分以上);文学作品阅读(16-19题,18分,力争15分以上)
??对于高考中的现代文阅读,因其分值高,这一部分基本决定了考生的语文成绩的走向,因此,同学们不能丢太多的分。对于这一类题,该如何去做呢,下面结合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进行思路讲解:
??1.名词术语及概念性试题思路
??如果是揭示概念的特点,要根据该词语出现的具体语境来剖析它的具体含义,这必须与句子联系起来考虑,如果是概念间的区别,则要依据语境来判断几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就要与句群和段落联系起来。一般来说,一个词语(概念)的出现,就在它的前面或后面作者都要做具体的阐释,换一种说法揭示他的内涵。命题者既然出了这个题,那答案就一定在原文中。答题时要找准原文中相关的句子,一般在词语出现的附近或者前后找答案即可。(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