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近代物理教学的几位老一辈物理学家(5)
1923年冬,他得到了交通部一笔官费,又加上他出版的两本著作的稿费,得去法国深造。1924年夏,进入巴黎大学理学院学习。1925年夏,得数、理教学硕士学位。此后,他在物理学家法布里的实验室里进行《石英在电场中的
1923年冬,他得到了交通部一笔官费,又加上他出版的两本著作的稿费,得去法国深造。1924年夏,进入巴黎大学理学院学习。1925年夏,得数、理教学硕士学位。此后,他在物理学家法布里的实验室里进行《石英在电场中的形变》的研究。他的研究成果,后来为许多物理学家所引用,对于广播电台的频率、电唱机、石英电子表等电子用品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一年半后,严先生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得到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192728年的一年里,他曾在上海大同大学、中国公学、暨南大学和南京第四中山大学担任物理学和数学课。1928年夏,在中国科学社年会上,他被选为理事,1929年再次去法国,在居里夫人的实验室里工作。1931年回国后,接受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的筹备工作,任研究所所长。
严先生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介绍说,上课成功要做到三条。第一要大胆,上了讲台,就要目中无人,要用自己的话把书上的事讲出来,要有发挥,要有声有色。要做到这一条,首先要自己对内容融会贯通。所以大胆的基础是深刻理解,要自己知道的、理解的比要讲的广得多、深得多。第二要少而精,尽管自己理解得很多、很广、很深,但用不着统统讲出来,要提练出精华,要留有余地。第三要善于启发,要因才施教,举一反三,引人入胜,把学生引向攀登高峰的途径,才能达到青出于蓝而青于蓝的地步。至于读书,主要靠自己,象做任何事一样,读书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这就是听(听讲)、看(自学)和用(查书)的过程。他介绍听课记笔记的方法时说:理解的不记,不理解的才记,记下来思索,求得理解,要在简短的时间中,记下需要记的全部内容。
抗战期间,北平科学研究院迁往昆明,图书、仪器损失严重。1946年他负责恢复和重建工作。但是经费无着,困难重重。他大声疾呼,也无济于事。抗战结束时,国民党政府虽然颁发给他一枚胜利勋章,但他沉痛地说:目前需要的不是荣誉,而是做工作的可能,安定的环境,浓厚的学术空气和最低限度的研究设备,这些都是做研究工作的必要条件。目前的情形,倘再继续五年十年的话,过去三四十年的努力都要前功尽弃了。他这种激动人心的话,在那个时候,又有什么用呢?这时他只能动笔写书。他根据当时教学的需要,写了《初中物理学》,《高中物理学》和大学用的《普通物理学》(正中书局出版)。这些书循序渐进,条理分明、精辟易懂。直到解放初,新的教学大纲制定前,此书仍为许多学校采用。对于这件工作,他总算得到一些安慰。但是真正使他高兴的,是在四人帮被粉碎以后,1978年2月,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他看到我国的科学事业能在安定的环境、浓厚的学术空气中发展起来了,他早年的愿望总算得以实现了。
直到90高龄,严先生仍担任国家科学研究的领导和指导工作,为祖国的科学教育事业,不断创造新的贡献。
以上简要地介绍了几位老一辈物理学家在创建我国物理教育事业上的部分事迹。他们的学术贡献,因另有专书介绍,这里概从略。上面所提到的几位,作为老一辈物理学家的代表,仅仅是他们中的一小部分。可以这样说,他们都是从旧中国过来的人物,在那风雨如晦的年代里,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一心为发展祖国的物理教育,贡献了自己的一生。这份宝贵遗产,正是我们今天的物理教学工作者应该继承和发扬的。
小结(物理教育的特征)
北伐战争的胜利,结束了北洋军阀的混战局面。我国的教育改革,吸取了前一时期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为物理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这一时期物理教育的主要特征是:
1.正式颁布了中学物理课程标准。
1922年制定的《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认为比较合适,1929年教育部决定作为《暂行标准》,至1932年正式公布。这样,中学物理教学有了一定的标准和依据。(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更多关于“招生新闻的”内容
相关文章阅读
·钱三强 | ·邓稼先 | ·爱因斯坦 |
·欧姆 | ·朱光亚 | ·贝克勒耳(1852~1908) |
·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 | ·"激光冷却捕捉原子"朱棣文 | ·华裔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崔琦 |
·亥姆霍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