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物理复习 > 物理名人 > 文章正文

创建近代物理教学的几位老一辈物理学家(2)

时间:2009-11-02 11:54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胡刚复先生是我国一位早期的物理学家,又是杰出的爱国者。1932年1月,日本海军陆战队在上海中国的土地上制造事端,发动一二八事件,肆意焚毁我国的文化教育机关,商务印书馆即在此役中被炸毁。胡先生出于爱国的热忱

  胡刚复先生是我国一位早期的物理学家,又是杰出的爱国者。1932年1月,日本海军陆战队在上海中国的土地上制造事端,发动一二八事件,肆意焚毁我国的文化教育机关,商务印书馆即在此役中被炸毁。胡先生出于爱国的热忱,坚决予以反击,他利用交通大学的光学仪器,在楼顶上观察日舰的行踪,及时报告驻沪防守的第十九路军,为我军准确地炮轰日舰,重创日军兵舰出云号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人们把这件事比作是古代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利用凹面镜反射太阳光烧毁敌舰的一次真实写照。

  胡刚复先生一生在不少大学中担任教学工作,培养了许多物理学家,如钱临照、吴有训、严济慈、赵忠尧等。他特别重视实验,本来,物理学自晚清引入我国之后,教师在课堂上宣读讲义,不做实验,胡先生是把实验引入课堂教学的第一人。在南京高等师范学堂,他创建了最早的物理实验室,使我国的物理教学走上正轨。他在上实验课时,并不是要学生按教材上的安排,而是要求学生动手,从实际出发。据钱临照先生所写的回忆录介绍,①有一次要我测量一根铁丝的磁滞回线,他要我选择一只适当的纸筒,给我一些纱包导线,要我自己计算在那只线筒上绕多少匝才能得到需要的磁滞强度。又有一次,胡先生竟然要我把一只有毛病的墙式电流计修好之后再作实验。胡先生在教学中早就运用了训练学生手脑并用,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了。

  二、饶毓泰先生(18911968)

  饶毓泰先生于1913年去美国留学,是在芝加哥大学学习,获学士学位,后在普林斯顿大学研究气体导电,测量低压电子发射速度,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获哲学博士学位。1922年回国,为了培养物理人才,他回国后创办南开大学物理系,任物理系主任,后兼理学院院长。1929年他接受中华教育基金会奖学金,离开南开大学去德国,在莱比锡大学波茨坦天文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研究原子光谱的斯塔克效应,丰富了这个领域的实验成果,为量子力学的理论作出了贡献。

  他在教育工作中的特点是:

  1.讲课采用启发式。在南开时,饶先生教过普通物理学、力学、电磁学和近代物理学,所用教材,都是当时较高水平的教科书。据当时学生们回忆,饶先生讲课能引人入胜,对基本概念讲述清楚,使学生们对所讲内容,掌握了来龙去脉,通过分析,自己得出结论。因此能够融会贯通,受益非浅。

  2.注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自学。北大物理系图书室藏书丰富,外文期刊比较齐全,饶先生主张采用开架形式,鼓励学生自由阅读。让学生把学习心得在班上作报告,把有见解的报告刊登在南开的理科学报上。他在南开任教期间培养了不少优秀学生,后来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学者有吴大猷、吴大任、江泽涵、陈省身和郑华炽等。

  3.重视实验室建设。饶先生坚持教学与科研两者不可偏废的指导思想,他认为只有搞好实验室,才能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当他在北大任物理系主任时,亲自讲课和指导实验,并十分重视演示实验。他经常介绍德国大学在物理演示实验方面的优良传统。为了创造物理实验的条件,他把原来北京大学理学院的一个小礼堂改为阶梯教室,建成演示实验室,在大学里上课采用边教边演示的方法,是饶先生首创的。

  三、叶企孙(18981977)

  1911年叶企孙先生考取清华学校,当时因战事不能入学,1913再次考入,1918年毕业,随即赴美深造。1920年获芝加哥大学理学士,再入哈佛大学,于1922年、1923年先后获硕士和博士学位。在哈佛期间,他和导师杜安及帕尔曼合作测定普朗克常数为h=(6.5560.009)10-27尔格秒,此值为国际物理学界沿用了16年。1924年叶企孙回国后,任东南大学副教授。1925年应清华学校(1928年改称清华大学)之聘就任教授,1929年兼任理学院院长。193031年任代理校长。192537年间在建设清华大学物理系的教学工作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为清华成为我国第一流的学校做了扎实而有成效的工作。他聘请了一批深有造诣的教授任教,如吴有训、萨本栋、周培源、赵忠尧、施汝为等。(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