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物理复习 > 物理名人 > 文章正文

创建近代物理教学的几位老一辈物理学家

时间:2009-11-02 11:54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创建近代物理教学的几位老一辈物理学家  物理学发展到20世纪,在科学先进、教育发达的国家里,已经跨出了经典物理学的范围,进入近

  创建近代物理教学的几位老一辈物理学家

  物理学发展到20世纪,在科学先进、教育发达的国家里,已经跨出了经典物理学的范围,进入近代物理学的研究领域,我国由于长期封建统治而闭关自守,在这一方面还刚刚在起步。物理教育,象其它各门自然科学一样,无论是师资、设备或是教材教法,全自欧美人的天下,甚至落后于新兴的日本一大截。如何改变这一落后面貌,有识之士,早就提出必须从培养人才的教育开始。在这样严峻的形势和迫切的要求下,在民国初年,有一批在国内学习成绩优秀的爱国学者,抱着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志愿,克服种种困难,出国深造,取得了优异成绩先后回国。回国后,开始他们渴望能继续进行国外的科学研究,进一步发挥自己的专长,在已经取得初步成绩的领域中加以深入探究。但是,他们着到当时中国社会条件、工业基础、学术气氛还缺乏应有的条件,需要他们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培养从事科学研究的后继者,才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所以他们不得不兼任双重任务,既为物理科学研究某一方面的带头人,又为物理教育培养人才。他们是科研与教育并进的先锋,是创建我国近代物理教育的物理学家。这一时期,正是战乱频仍、民族垂危的时期,他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在物理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对于这老一辈的物理学家,这里不可能一一列举,也不可能作全面完整和系统的介绍,仅叙述他们在二、三十年代我国物理教育初创阶段中的部分卓越贡献。尽管他们从事研究的方向不完全相同,教育经历和重点也有差别,但热爱祖国,热爱教育的精神是一致的。以他们为代表的老一辈物理学家,不仅在开创我国近代物理学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教育上为人师表的作用也是不可磨灭的。

  一、胡刚复(18921966)

  胡刚复,1909年考取第一届庚款公费留学美国,入哈佛大学。1913年从事提镭和放射性癌症的研究。1914年起进行X射线的研究,他是我国第一位进行X射线研究工作的科学家。1918年得博士学位。这时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他急于束装归国,从他在自述中的一段话中,可以看出他那时已经下定了为祖国的物理教育服务的决心。他说:1918年夏,我的研究工作,暂告完成。我之所以说是暂告完成,是指科学研究没有止境。此次欧战方酣,我深感循实业路线报效祖国之责任,另一方面,吾师杜安教授也希望我帮助他从事物理实验工作。但我终于决定离开愉快逗留八年的美国回到祖国,担任教职,我面临着对命运作艰苦的奋斗。可见,他早就预料到,回国后的工作是艰苦的,但是他愿意迎困难而上,为祖国物理教育事业的发展而贡献自己的力量。他的一生的经历,确实证明了这一点。

  早在美国时,他是设在纽约的中国科学社及其刊物《科学》创始人之一,后迁来中国。回国后,他看到中国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因此他决定终身为教育事业服务。他先在南京高等师范学堂(191823)任教,接着任东南大学物理系主任(1925),创办厦门大学(192627),筹建第四中山大学(192728)和担任中央大学理学院院长(192831),协助创办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并任专任研究员。抗战前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193136)。此时,日军即将侵入华东,浙江大学竺可桢校长准备学校内迁,特邀请胡刚复出任文理学院院长,去杭州主持学校的内迁工作。出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胡先生慨然承担了这项艰巨任务。浙江大学的迁校过程确是异常艰苦的。他们从杭州出发,经江西、湖南、广西,到达贵州遵义眉潭,历时两载,在途经江西泰和期间,胡先生还带领浙大师生,参加当地民工筑堤防洪,使居民免遭洪水泛滥之灾。在赣江上有一处防洪堤,后来村民称之为浙大防洪堤,有的称之为刚堤,可见他们为人民做了好事,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在抗战迁校的过程中,胡先生时刻记住他1918年回国时说过的面临与命运作艰苦斗争的诺言。这种始终如一的热爱祖国、热爱教育的实际行动,为后人树立了榜样。(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