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9年国际地震会议看地震预报研究现状
我在准备一项工作,希望把地震前兆与地震的关系认真地进行一次梳理,弄清楚究竟哪些信息与地震发生有直接关联,以便两年后在国际
我在准备一项工作,希望把地震前兆与地震的关系认真地进行一次梳理,弄清楚究竟哪些信息与地震发生有直接关联,以便两年后在国际会议上与同行交流。在7月5日~9日于北京召开的地震学与地震预报国际会议上,中国地震局台网中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员介绍了自己的工作计划。
从唐山地震到印尼海啸,再到汶川地震,30多年来,地震造成的伤害和苦难不会也不可能从人们的记忆中抹去,且这种伤痛使人们对地震预报产生了疑虑。然而,关于地震预报,研究人员永不言弃。
汶川地震后,国际上关于地震预报的讨论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频繁:
1月10日至16日,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大会在南非开普敦召开。会上,美国南加州地震中心主任、著名地震学家Thomas H. Jordan作了题为《地震预测预报:模型的发展和进展评估》的主旨报告。此外,大会组织了3个与地震预测预报问题有关的专题讨论会:地震震源面向预报的建模和监测、地球物理异常与地震预报、地震和断裂的概率模型的向前预报检验。
4月8日至10日,美国地震学会(SSA)大会在加州举行。会议安排了地震预报研究的全球合作等有关地震预测预报的专题。
4月19日至24日,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EGU)大会在维也纳举行。与地震预测预报相关的专题会议包括与时间相关的地震过程和地震危险性物理与统计和地震危险性评估、前兆现象和预报的可靠性等。
4月29日至30日,第二届地震预报国际研讨会在葡萄牙里斯本举行。会议就目前地震预测预报研究的进展、研究战略和主要科学问题提出了系统的建议。
尚缺乏全球性实验和检验的物理基础结构
参加开普敦会议的中国地震研究人员、江苏地震局前局长李清河撰文介绍了Thmoas H.Jordan报告的主要内容。该报告主要就地震预报存在的4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地震预报的主要问题、地震预报及其评估现状、地震预报长中短期的预测模型及试验、地震预报能力建设的合作研究。
关于预测预报,Thmoas H.Jordan提出了3个具体问题:第一,如何检验地震预报的可靠性?第二,在活断层系统的混沌估计中,其时间变化与空间变化的关系是什么?第三,现行的地震预报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李清河在文中还提到Thmoas H.Jordan对当前地震预报及其评估现状的判断研究人员对于自己预测的结果过于乐观,所提供的信息并不充足;研究目标和目的在不断变化,而研究人员却不能改变他们所掌握的程序;没有检测预报的标准;预报实验的物理基础结构尚未构建。
文中还引述了Thmoas H.Jordan关于地震预测模型及实验方面的评述:多年来,科学家用各种信号来模拟地震破裂过程,运用了多种手段,但截至目前,并未发现非常有效的准确预报地震的方法。
据李清河介绍,开普敦会议还安排了关于地震预报的诸多专题报告。专题报告共收到14篇论文,大约可分为2类:一类为地震预报的方法探索,一类为地震预报的发展战略。在会议闭幕式上,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还作出了几项决议:第一,支持构建全球地震模型(GEM);第二,提高地震定位精度的参考事件;第三,地震台站的国际注册;第四,地震预报和可预测性研究;第五,实时数据的获取。
[NextPage]预测预报模型成为研讨热点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副研究员蒋长胜参加了今年4月6日~10日美国地震学会召开的学术年会。
在本次会议的27个专题中,颇为引人注目的是地震可预测性国际合作研究专题。该专题主要探讨了地震预测能力建设的国际合作研究计划(简称CSEP计划)。来自多个国家的科学家介绍和展示了相关的研究进展。
据介绍,CSEP计划是由美国南加州地震中心发起并推动的一项关于地震预测能力建设的国际合作研究计划。其初步目标是,构建地震预报的物理基础,开展跨各断层系统的预报实验并进行比较。该计划已在美国加州、新西兰、日本、意大利及西太平洋开展实验,以帮助政府管理部门评估地震预报的可行性,推行地震预报的算法。(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