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高考复习 > 地理复习 > 地理学家 > 文章正文

从2009年国际地震会议看地震预报研究现状(2)

时间:2009-11-02 11:40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蒋长胜向《科学时报》记者表示,通过这次会议的报告可看出,CSEP计划已在统计预测模型的构建、检验中心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据蒋长胜介绍,根据统计模型预测地震发生时空尺度的要求,目前投入该计划竞技

  蒋长胜向《科学时报》记者表示,通过这次会议的报告可看出,CSEP计划已在统计预测模型的构建、检验中心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据蒋长胜介绍,根据统计模型预测地震发生时空尺度的要求,目前投入该计划竞技的统计预测模型已超过50个。其中包括美国加州、西北太平洋、西南太平洋、日本、新西兰和全球等6个研究区可用于1天、1年和5年等多个时间尺度预测和统计检验的模型;已投入运行的检验中心包括南加州地震中心、新西兰(地质和能源研究协会)和日本(东京大学地震研究中心)3家。其中,南加州地震中心于2007年9月 1日最早投入运行。目前,正在积极筹备建设检验分中心的国家还有意大利、冰岛和中国等。

  蒋长胜向记者介绍了日本、俄罗斯和美国科学家关于CSEP计划的研究进展。

  从2004年4月起,日本新的地震与火山喷发预测国家研究计划设立了一项主要工作目标建立地震预测系统,而日本在CSEP框架下的国际合作内容已成为这个系统的主要研究对象。换言之,CSEP框架下的地震预测预报研究在日本已上升到国家研究计划层面。根据CSEP计划的安排与进展,日本的CSEP检验分中心于2009年5月正式运行,此前该中心已进行了1年试运行,试运行的预测模型为1年平滑的地震活动性模型。目前,CSEP日本分中心已公开征集适用于日本地震活动特点的、新的统计预测模型。

  俄罗斯目前已提交适用于CSEP竞技规则的长期尺度的地震预测模型RTP模型,并用于即将正式投入使用的意大利CSEP检验分中心。

  作为CSEP计划的负责人之一,美国南加州地震中心的D.Schorlemmer在会上介绍了南加州地震中心CSEP检验中心运行两年半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并展示了目前对于各运行模型的统计评分情况。美国地震学家Yan Y. Kagan和David D. Jackson介绍了时空平滑的地震丛集模型。由于强震发生数目较少,面向强震的长期危险性概率预测图被认为是难以进行预测效果的统计检验。

  地震学家Karen R. Felzer介绍了基于统计概率的断层系统地震破裂模型,Holiday的报告则向与会者提出了地震预测如何理解和如何分类等基本问题。

[NextPage]

  我对地震预报很乐观

  中国地震局地震台网监测中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研究员参加了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于4月19日~24日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的年度国际会议。在接受采访时,她表示:我对地震预报很乐观。

  她解释说:我乐观的理由并非地震预报问题能够在短期内解决,而是看到了更多更深入的关于地震预报的研究方法和途径,使我们未来有可能解决这个难题。

  她介绍,在这次国际性的地球科学盛会上,学者们讨论的问题涉及各种自然灾害;在温室效应的背景下,各种自然灾害间的相互作用显得更加密切,这些相互作用使地球科学的研究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此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关于与全球变化相关的各种灾害的预测,包括飓风、地震、海啸等。而地震预报仍是众多与会者热议的话题。特别是意大利最近发生的灾难性地震更是备受关注,本次会议还临时成立了相关的讨论专题。

  该研究员介绍了本次会议上关于地震方面讨论的焦点与地震预报相关的预警、预测及灾害评估。对于地震,预警不仅包含震后数秒传递的信息,也包括震后及时作出反应,诸如余震的预报、shake maps等信息的发布,这些对管理当局的应急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议要求与会者提交地震和海啸早期预警的报告,但不局限于地震的特征,即地点、震级等,还包含建筑物和其他结构物的响应和保护系统、余震评估、发布的警告过程,以及海啸追踪、预警心理,即公众的反应、错报或漏报后的后果,甚至科学家、工程师及灾害管理局或群众防护之间的联络及遥感和交流技术。

  她说,研究人员更多地探讨了与地震发生相关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单纯的地震预报方法。这些研究促成了对地震过程的进一步理解。比如,如果按地震学理论,过去人们认为地震就是一条断层带的问题,但现在已意识到地震与整个构造块体相关联、地球深部和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甚至涉及地震与大气活动的关系等问题。为此,专家们需要不断修改和完善地震预报的模型。(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