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招办主任:平行志愿的两大误区和五大风险(2)
■征求志愿 每批次控制线上,考生所填一志愿未被录取,可以有征求志愿的机会。对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一志愿投档后,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设立征求志愿。征求志愿也均为平行志愿,实行平行志愿的投档方式,第一
■征求志愿
每批次控制线上,考生所填一志愿未被录取,可以有征求志愿的机会。对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一志愿投档后,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设立征求志愿。征求志愿也均为平行志愿,实行平行志愿的投档方式,第一批设有3个平行的征求院校志愿,第二批设有6个平行的征求院校志愿,第三批平行的征求院校志愿数量不限。
能否进校门,校内加分作用有限
平行志愿填报的实施,对持有各校校内优惠加分的考生来说,加分对其跨入校门所能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有的考生甚至根本用不上。去年的录取结果显示,各所高校录取的考生中,能真正用到校内加分的考生不到20%,和志愿优先录取中的70%相差甚远。
为此,高校的招办老师提醒,考生在填报志愿中,不要过多考虑校内加分因素。
按照以往志愿优先的录取原则,能不能拿到高校的校内优惠加分将可能直接影响学生能否被该校录取,比如A、B两名考生考分相同,报的第一志愿也相同,且都进了该校的投档线,但A考生有10分的校内加分,B考生没有,那么在实际录取中,很可能A考生被该校录取,而B考生没有如愿。正是校内加分帮A考生跨过了该校的门槛。
由于平行志愿改变了投档方式,按考生分数来排序录取,录取时是分数优先而不是志愿优先;同时,各高校的投档比例减少到105%以内,且承诺愿意服从志愿调剂的进档就录取。如此一来,校内加分在能否跨进学校门槛上所起的作用就不太大了。
但一些高校的招生负责人也提醒,校内加分会对考生选择专业带来优势,由于平行志愿录取导致学校招收考生的考分扁平化,即便考生仅有5分的校内加分,其排名也可能向前跳跃至少10-20名。
不同分数段考生,填报策略不同
平行志愿录取方式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在化解一些风险的同时又带来一系列其他风险。填报方式改变了,家长和考生的填报思路也要改变。简而言之,各批次中高分段学生可以冲,中分段学生就要做到准,而低分段学生就要做到稳。各分数段的考生,在填报志愿中的策略是不同的。
■同批次高分段的考生
大胆冲,但注意梯差层次填报策略
可以放心冲,但A、B、C、D各志愿,要有梯差层次。
平行志愿的实施,对高分段考生是最为有利的考生报考的自由度增大,风险更小,高分低就的可能性降低,即便高考发挥不好,也不会一落千丈,只要志愿填报合理,完全可以被稍低层次的学校录取。
比如,2006年,复旦的文科录取分数线分别为544分,某考生将复旦作为第一志愿,结果他考了530分,虽是高分,但由于第一志愿没被录取,则只能落到上大。
而在平行志愿的录取中,这样的情况不会发生。
假如该考生所填A、B、C、D四所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分别为540、520、510、500分,他考了530分,那就会被投档到B校,如果考了512分,就会被投档到C校。
■同批次中分段的考生
A志愿可以冲,B、C志愿求准填报策略
可选择中上分数段学校作为A志愿,冲刺一下,选择中分段学校作为B、C志愿求准,再选择一所中下分段学校或靠近一本控制分数线的学校作为D志愿。
对这部分考生来说,投档概率的增加同样对他们有利,可以冲一冲名牌高校,一旦高考发挥好,就有机会被录取。也就是说,对于平时成绩不够特别优秀,但高考发挥很好的同学,平行志愿方式可以增加其进入好学校的机会。同时,平行志愿使他们有机会进入同层次中的不同学校。比如,在志愿优先的录取方式中,同济、财大、上外、华东师大、华理、华政等高校是决不可能放在一起填报的,但平行志愿则使之成为可能,只要考生不在乎专业的选择,就可以选择其中的2所院校填报,而且都有被录取的可能。要注意的是,以往捡漏的机会没有了,即过去一些考生填报了高分学生不敢报的学校,通过志愿博弈赌上的机会减少了。(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