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指南:法学专业热招生冷就业现象调查(2)
谈起就业难,从事十多年毕业生分配工作的解廷民主任颇多感慨。他说;“上世纪90年代初公检法争抢法大毕业生的景象一去不复返了。尽管法大的整体就业率还是不低,但就业质量已不如从前。由于法学专业的持续热招,法
谈起就业难,从事十多年毕业生分配工作的解廷民主任颇多感慨。他说;“上世纪90年代初公检法争抢法大毕业生的景象一去不复返了。尽管法大的整体就业率还是不低,但就业质量已不如从前。由于法学专业的持续热招,法大生源非常好,每年都有各省市的状元报考,然而面对不尽人意的就业形势,我深感愧对这些学生和家长。”中国政法大学作为211工程院校,国家每年给予30%的留京指标,但由于工作单位难以落实,这些指标往往用不完。记者毕业于上世纪80年代末,与现在的就业形势相反,当时许多毕业生在京都找到了接收单位,但苦于没有留京指标而抱憾离京。
对于“专业不对口”现象,解廷民主任认为应该改变对法学专业就业的固有看法,不要认为只有进入公检法机关才叫做干本行。法学专业在行政管理等许多方面都具有优势。还是以06级毕业生为例,公务员的比例占到了30%左右,另外有一些毕业生进入企业其实也用得上专业知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刚刚实施不久的“大学生村官”政策,06级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生报名的就有500多人,最终有76人进入京郊基层工作。这曾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本报记者也曾对此进行过专门报道。鼓励毕业生基层就业,究竟是“多元就业”的新路,还是重重压力下的无奈之举?
对北京交通大学的调查显示,06级人文学院法律专业104名毕业生中,除去继续深造的24人、派遣回原籍的6人以及待业的7人外,剩下的67人中,只有3人从事传统意义上的“本职工作”,分别在地方检察院、律师事务所以及公证处,但没有人进入北京的司法系统。64人中8人进入党政机关,其中进入中央部委工作的只有1人,其他均是地方或基层党政机关,4人担任村官助理。另外,进入国有企业的有18人,国有事业单位的13人,其他形式企业事业单位的共21人。这部分毕业生有的进入教育单位,有的进入文化传播类企业,有的进入商业贸易类企业,有的甚至进入医疗卫生单位,大部分的签约单位并不能体现特定的专业要求。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