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存误区 平行志愿填报要有风险意识(2)
政策 什么是平行志愿 所谓平行志愿,是指“两次填报志愿,本科考前填报,高职(专科)考后填报的平行志愿”模式,即采用平行志愿院校录取时,考生所选A、B、C、D等志愿,他们之间是平行关系,按“分数优先,遵循志
政策
什么是平行志愿
所谓平行志愿,是指“两次填报志愿,本科考前填报,高职(专科)考后填报的平行志愿”模式,即采用平行志愿院校录取时,考生所选A、B、C、D等志愿,他们之间是平行关系,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投档。达到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考生,按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由计算机对每个考生所填报的平行院校志愿依次检索。
具体而言,首先将考生档案投到考生填报的A学校,如成绩不够,则投到B学校。若符合B院校的投档条件,就不再向C和D院校投档。依次类推,只要被检索的院校中一经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即向该校投档。档案投出则完成该考生的投档过程,投档后由院校决定录取与否。
平行志愿与志愿优先的区别
以往实行的“志愿优先”录取,是先看志愿再看分数。投档前,先提取所有达到本批录取控制分数线考生名单。考试院根据考生第一志愿进行归类,比如在本科第一批院校录取时,将所有第一志愿填报A大学的考生归在一起;然后将所有填报A大学的考生按成绩排序,根据院校招生计划数1∶1.2的比例划出该院校的录取投档分数线;将达到院校录取投档分数线的考生向院校投档;院校根据招生专业的计划数及考生专业志愿确定录取名单,将20%没有录取的考生名单退考试院。
第一志愿录取结束后,再将未录取考生按其所填的第二志愿院校分别排序,然后从高分往低分投档。以此类推。
以往志愿优先的填报方式下,如果考生第一志愿填报失误,则有可能承受较大风险,甚至高分落榜。由于每批次考生只能选择一个第一志愿,考生如果第一志愿报考的学校未被录取,所填第二、第三、第四的院校,往往已被第一、第二、第三志愿的考生站满,就只能等待本批次调剂志愿院校的录取机会,或者只能降低到下一个批次中录取,个别考生因此落榜。因此,怎样选择第一志愿一直是考生和家长十分头疼的问题。
“平行志愿”录取,是先看分数再看志愿。如考生在第一、二批可同时选择A、B、C、D等4个院校,录取投档时遵循“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具体而言:
第一步,按考生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排序。
第二步,每个考生投档时,按志愿中先A学校,再B学校,再C学校的顺序检索,如考分够A学校,就投档到A学校,如不够,则看B学校,以此类推。
这样就相当于考生一次选择了若干个第一志愿,扩大了考生选择范围,使考生拥有更多录取机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可有效提高考生的录取率。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