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招生信息 > 自主招生 > 新闻动态 > 文章正文

高招录取屡现暗箱操作 高考加分政策遭违规利用

时间:2011-05-16 16:10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高考加分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因为程序的不规范等造成今天的困局。8月3日上午,宜昌城区骄阳似火,宜昌市招考办主任周建平一个人

高考加分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因为程序的不规范等造成今天的困局。8月3日上午,宜昌城区骄阳似火,宜昌市招考办主任周建平一个人端坐在办公室,享受难得的清静在几个月前,为高考他事无巨细,恨不得自己有分身术,一天有48小时。

  其实,他现在的清静只是表象,高招录取工作还未结束,三本院校录取还在进行,只有等全部结束,才可以真正松一口气。

  据了解,教育部目前确定的高考加分项目只有14项,而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加分项目林林总总有近200种。

  周主任介绍,包括教育部的加分政策,加上我省自订的农村独生女加分,我省共有15项高考加分政策。今年宜昌共有2.7万人参加高考,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约7000人,因为宜昌有长阳、五峰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享受加分政策的人数在全省居首。

  据其介绍,宜昌今年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分三类:农村独生女加分和少数民族子女加分占了大头,各有约3000人,其余是港澳台属子女、特长加分、获奖加分等。宜昌的高考加分政策这几年执行较好,没有出问题。周主任透露,从学校到省招办,申请加分的考生一共要经历四道审核公示,每道程序都要有人签字,今年宜昌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到现在名单还挂在省招办网站上公示,如果被举报查出问题,考生就是入学了也会被揪出来。

  高考加分政策饱受诟病

  招办周主任眼里的阳光高考加分政策,似乎只是宜昌的个例。因为被质疑加分政策成了特权阶层以权谋分的腐败温床等等,这一政策早已饱受社会诟病这块有些变味的加分蛋糕,影响的不仅是符合政策的考生,还有所有考生家长的胃口。

  有媒体统计,从2002年至今,全国共发生各种加分舞弊事件十多起,其中仅今年就有5起:

  2010年1月,《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曝光了在厦门举行的国际马拉松比赛群体作弊事件,排名前100名的选手中约30人被取消成绩和名次。据查,相当一部分作弊者是中学生,为的是通过比赛成绩晋级国家二级以上运动员,从而得到高考加分。

  2010年4月3日,四川省中学生游泳锦标赛频频打破女子50米蛙泳的亚运会纪录,比赛成绩遭到质疑,比赛成绩能让学生在高考中加分,可能存在卖奖的内幕。

  2010年6月15日,《都市快报》报道了台州一中有4个考生获20分高考加分,他们的家长都是当地官员。4人获得加分的理由是,曾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过奖。台州一中的毕业生表示,他们上学期间并不知道有这个科技创新小组。

  2010年6月30日,《中国青年报》刊发的《高考状元都是武林高手?》,报道了湖南省娄底市几个重点中学武术加分的内幕及相关利益链条。

  2010年7月15日,《中国青年报》曝光了浙江高考三模三电舞弊事件,考生只要缴纳培训费和交际公关费,就可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连足球队候补队员高考都加20分。

  有媒体总结认为,近年来遭遇曝光的高考加分丑闻,大多集中在体育加分、民族成分加分等方面。

  有些加分政策的确值得商榷,不清理、规范不仅起不到激励作用,而且影响教育的公平公正。宜昌招办周建平表示。

  对此,宜昌一中高三年级主任邱望清称,一些非照顾性政策加分如科技创新奖加分,本是为选拔特殊高素质人才而设的,如果有暗箱操作缺少公平公正,不仅达不到选拔人才的目的,而且对学生的积极性也是一种伤害。

  政策利弊众说纷纭

  对高考加分政策,3日下午,记者在夷陵广场附近对部分学生、家长进行随机采访。今年刚从兰州大学毕业的小杨力主取消高考加分政策,他认为一些奖励性加分政策虽然是为选拔人才而设,但因为会有内部操作,让政策变了味,根本不能体现教育公平。

  就读于中国地质大学的小李则认为,取消加分政策不能一概而论,虽然当初自己并不是靠加分获得大学的敲门砖,但是一旦取消奖励性加分政策,那些有特长的学生则有可能失去继续深造的机会。(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1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