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状况不容乐观(2)
随着时间的变化,西部地区大学毕业生到西部和农村就业的意愿整体呈上升趋势。对于不愿意到西部和农村工作的原因,选择没有发展机会和收入太低的排在前两位,说明只要国家能够提供较好的发展机会,提高收入待遇,很
随着时间的变化,西部地区大学毕业生到西部和农村就业的意愿整体呈上升趋势。对于不愿意到西部和农村工作的原因,选择没有发展机会和收入太低的排在前两位,说明只要国家能够提供较好的发展机会,提高收入待遇,很大一部分毕业生还是愿意到西部和农村去施展自己才华的。进一步分析发现,4年的数据均显示,农村学生愿意去农村工作的比例远高于城市学生,男生的比例高于女生,师范类毕业生也高于非师范类毕业生。
调查显示,大部分毕业生是愿意自主创业的,2007-2010届毕业生选择创业的比例分别为65.6%、61.6%、63.4%、52.6%.对于选择自主创业的原因,感觉创业更能实现自我价值是首要原因,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进一步分析发现,来自城市和农村的毕业生自主创业意愿的差异不大,男生比女生更愿意自主创业;不同学历之间,专科生的创业意识更强。
就业信息:就业指导部门作用凸显
调查发现,2007-2010届分别有63.4%、72.9%、71.1%和64.4%的毕业生表示愿意参与大学生就业西部计划,但了解这一内容的毕业生不到半数,表示不了解西部计划的分别为60.9%、58.7%、64.2%和61.0%.在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上,网络和其他媒体、招聘会等方式是毕业生获得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通过家人亲朋、老师获得就业信息的比例4年来变化不大,但通过学校就业指导机构获取就业信息的比例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说明西部地区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得到了加强。
工作搜寻:求职单位越多成功率越高
4年来西部大学生工作搜寻努力程度如何?我们用联系过多少家单位和到过的城市表示搜寻广度,用着重联系的单位个数表示搜寻密度。截至到调查时(每年6月),2007-2010届毕业生平均求职单位数分别为4.99个、5.2个、5.64个和4.89个;在毕业生到过的城市上,2007-2010届毕业生平均到过的城市数分别为1.89个、2.18个2.05个和1.96个,重点联系单位个数平均分别为1.75个、1.99个、1.90个和1.97个。可以看出,西部大学毕业生无论是在搜寻广度还是在搜寻密度上都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总体上略有上升,但波动不大。进一步分析发现,求职单位的数量与求职成功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007届已经落实单位的毕业生平均求职单位数为4.99个,2008届为6.07个,2009届为6.51个,2010届为5.31个;2007届没有落实工作单位,正在找工作者平均求职单位数是4.31个,2008届为4.90个,2009届为5.62个,2010届为5.11个,但求职去过的城市数量与求职成功率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在求职费用上,2007-2010届甘肃省大学毕业生的求职花费整体呈上升趋势。我们将求职费用分为8类,排在前几位的主要是请客送礼花费、交通费、住宿费和电话费。需要指出的是,请客送礼占有较高的比重,花费排在所有费用的首位,而且逐年上升,2010年这一项花费比2007年高出212.2元。
期望工资:总体呈上升趋势
期望工资是指大学生在择业时对工资水平的一个预设的最低心理价位,如果低于这一标准,毕业生就会拒绝接受这一工作。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毕业生找工作时能接受的最低月工资呈上升趋势,2007-2010届毕业生的期望工资分别1343.6元、1659.1元、1566.9元、1940.4元。毕业生的期望工资具有以下特点:同一年度相比,期望工资与学历水平有关,本科高于专科;性别差异显著,男性高于女性;非师范类毕业生高于师范类毕业生。比较2007-2010年连续4年的趋势发现,受经济形势的影响,大学毕业生的预期薪资除了在2009年有所下降外,总体呈上升趋势。不同性别的大学毕业生期望工资总体呈上升趋势。师范类毕业生的期望工资4年来呈稳步上升的态势,非师范类毕业生的期望工资在2009年有所下降。尽管非师范类毕业生的期望月薪高于师范类毕业生,但这种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逐年缩小,2007年这一差距为380.8元,到2010年缩小为167.1元。(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