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要讲究一定的原则
有效的亲子沟通可以产生密切的亲子关系,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亲子间的相互理解,信任。相反,缺乏沟通的家庭却矛盾重重,父母抱怨子
有效的亲子沟通可以产生密切的亲子关系,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亲子间的相互理解,信任。相反,缺乏沟通的家庭却矛盾重重,父母抱怨子女无法沟通,子女则认为父母根本不听他们讲什么,这样恶性循环使得沟通无法进行,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难教,根本不听自己的话。确实,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为孩子的成长牵肠挂肚,操碎了心,结果却事与愿违,甚至出现了追悔莫及的偏差和失误。很多家长已渐渐认识到亲子沟通的重要性,并开始采取积极的方法与孩子沟通,但是由于没有注意掌握孩子的心理,往往使得双方沟通僵持不下,落得难以收拾的下场。有效的沟通应建立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转变自身观念,放下做家长的架子,把孩子作为一个人一独立有尊严、拥有同等权利义务和责任的人来对待。这是亲子间有效沟通的重要前提。实行有效沟通须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尊重
我们必须意识到家庭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只有尊重孩子才能使他们感受到家长的关怀,没有尊重的情感亦算不上真正的情感。
要真正做到尊重孩子,家长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观念,中国的家庭常以家长为中心,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易走极端,要么娇纵溺爱,要么专断压制,其实这两种方式都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都是以家长的主观臆断为主。尊重孩子,需要父母无私的爱。尊重孩子,并不是要求父母去认同孩子的一切观点和行为,娇宠孩子,而是要求父母能够设身处地站到孩子的位置上去想,理解孩子、耐心开导。父母与孩子之间一般都不缺乏爱心,但往往缺乏尊重。如果缺乏尊重,就会连爱心也感受不到了。在现实生活中,家长要尊重孩子,就要意识到孩子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有独立的人格、尊严、意愿等。孩子在成长阶段有他们各自的特点。因此作为家长的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而应该尊重孩子的自然天性和特点,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育指导。
生活中常见这样的情况,孩子结结巴巴诉说一件事时,被父母粗暴的打断,接下来便是父母的训斥。尊重不单是物质上的满足,更主要的是精神上的平等,表现在不随意打断孩子的话,给孩子时间倾诉,尊重孩子的隐私权。如不随意翻阅孩子的书信,日记,贺卡等。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中学生已越来越来重视精神上的尊重。
2.理解
指父母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子女的立场上去思考,分析问题。在心理学上称为心理置换,或同理心。只有从中学生所具有的心理特征着手,真正理解到子女的愿望,困难与要求,父母的关心才能够落到实处,沟通才有效果。在家庭中如果父母与子女之间能够从同理心的角度去感受对方的意愿和态度,并有效的把这些感受传递给对方,就会体验到相互间的理解与尊重,产生温暖感和满足感,从而激发出彼此体谅关心爱护的沟通氛围。有调查显示,父亲情感温暖理解,与中学生的持强性、有恒性、敢为性和幻想性成正相关,与忧虑性成负相关。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与中学生的敢为性、幻想性成正相关,与忧虑性成负相关。父母与子女是在同理心的互动中来了解对方感受对方的。但是从孩子的角度来看,他们对父母的同理心不是天生具有的,而是在父母对他的同理心的过程中,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及生活经验的积累,逐渐形成的。如果父母要让孩子理解父母,尤其是婚姻家庭不幸福的家长,为了孩子能健康成长,免受因父母离异,分居造成的影响,父母不能成天闷闷不乐,自顾不暇。而应该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积极与子女交流沟通。要让子女理解父母的苦衷,首先父母要理解子女,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一切。包括孩子的成就与错误,优点与缺点。父母给孩子的同理心就是孩子同理心产生的土壤。父母对孩子具有同理心,尝试着从孩子的立场来了解孩子,与孩子产生同样的感受和体现,这是一种教育能力,在两代人的沟通中,父母越有能力去清晰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就越能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