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家长必读 > 亲子沟通 > 文章正文

高考临近家长焦躁 过分地关心督促会适得其反

时间:2010-02-02 15:05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如果说实力是高考(360高考)成功的硬件,心态就是成功的软件,二者缺一不可。如何调整心态备战高考?记者为此采访烟台二中高三年级的部分

如果说实力是高考(360高考)成功的硬件,心态就是成功的软件,二者缺一不可。如何调整心态备战高考?记者为此采访烟台二中高三年级的部分老师。

家长: 小心走进“爱心误区”

距离高考的日子屈指可数,部分家长如临大敌,吃不好、睡不香,每天过分地关心、督促孩子,结果适得其反,搞得孩子更烦躁。许多经验丰富的教师都认为,孩子远没有家长想的那么脆弱和紧张,相反,某些焦虑情绪倒是被家长不小心“传染”上的。

●过于关注型

刘女士的女儿今年参加高考。每天回到家,刘女士都会关心地询问女儿复习情况,如“今天复习得怎么样,有没有碰到什么困难,有没有考试”等。以前女儿还会跟妈妈说说。但最近几天,一向性情温和的女儿不但不回答妈妈的问题,还动辄发火,嫌妈妈唠叨、烦人,甚至有一次让妈妈“闭嘴”。自己的关心换来女儿的一顿抢白,刘女士委屈地哭了。

老师认为,考前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只会增加他们的焦虑情绪,对其生理和心理造成不良影响。事实上,高考在即,每个考生都想抓住最后一点时间多复习一些内容,没有谁会临阵放松。因此,家长不要过多地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过度关注只能引起孩子的反感,徒增他们的焦虑情绪。一般来说,如果孩子自己不提考试、不提成绩,家长最好不要主动提起,以免对他们造成不必要的压力。

●过于谨慎型

小静告诉记者,父母为了不影响她复习,家里几乎一点声音都没有。平时爸妈晚上喜欢看电视,现在只要她在房间里学习,他们绝对不会打开电视机。前些日子四川地震,父母很想了解灾情,但为了她,还是忍住不看。这两天晚上,父母开始看书了,小静看见爸爸拿着书坐在沙发上打盹。小静说,自己现在考试压力很大,父母为她付出那么多,万一考不上好大学就太对不起他们了。

老师认为,过度安静的环境不能让考生安心复习。这就好比走夜路,有人声的地方会让人感觉放心,但如果鸦雀无声会让人觉得恐惧害怕。如果家长刻意为孩子搞特殊,一方面会让孩子感到不适应,另一方面则会增加孩子的负疚感,担心考不好对不起父母。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要改变原来的生活方式,平时怎么生活,考前就怎么生活,不要让孩子感觉家里都在围着自己转,无形中给孩子增加压力。

●过于理解型

“一向特别重视学习的父母这几天好像换了个人,每次都开导我,考不好不要紧,只要尽力就行。”采访中,一位男生揭穿父母的“虚伪”,“如果我真的考不上大学,他们肯定会失望发火的。”据了解,不少家长担心临考前孩子压力过大,所以都违心地劝导孩子,“不要紧张,尽力就行”、“考不好也没关系,又不是只有高考这一条出路”、“爸妈相信你,别给自己太大压力”……

老师认为,这种话表面上看似在鼓励孩子,实际上无形中给孩子增加了负担。考生苦读十余载,父母付出那么多,目的就是能考上一所好的大学。家长以为这样做可以让孩子放松身心。事实上,这种说法让孩子很反感,更不利于安心复习。

考生:调整状态一心备考

老师认为,学生的心态调整非常关键。心态调整好了,高考也就成功了一半。

●增强自信心

成绩一向不错的王全(化名),这几天突然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看看别的同学成绩直线上升,而自己好像停滞不前,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担心自己考不上一个好大学,整个人焦虑不安,度日如年,不知怎么打发最后的冲刺时间。

老师认为,学生这种焦虑烦躁表现,很大程度上源于对自己的不自信。所以,剩下的短短一个多周时间,学生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那些难度较大的题目上,而应适当降低难度,增强自信心。另外,不要拿自己的弱项和别的同学的强项相比,这样只能灭自己“威风”,而且往往会产生许多消极的想法与暗示,势必会加剧紧张。考生要学会多看到自己的进步,积极看待失败与挫折,经常给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否定消极的自我暗示。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09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