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病根对症下药 高考冲刺之心理辅导案例篇
时间:2010-02-02 14:51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次
考场思维障碍型 同学C,女,某普通中学文科学生,平时学习认真,老师讲的复习内容都能很好地理解和把握,作业和平时小考都能做得较好,
考场思维障碍型 同学C,女,某普通中学文科学生,平时学习认真,老师讲的复习内容都能很好地理解和把握,作业和平时小考都能做得较好,但几次模拟考试成绩都不理想。平时做了许多题,但考试时材料变化或题型变化后却做不出来,很多平时会做的考试时都做错了。 心理咨询过程及分析 病根 这些症状在心理学上为长时记忆知识提取障碍或考场思维障碍。究其原因主要有四:一是原有知识掌握不牢,基础不扎实;二是头脑的知识联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不强;三是头脑中没有较好地搭建知识网络图或知识立体结构,记忆了许多知识但比较杂乱,逻辑性和条理性不强;四是考试时心理紧张,暂时性思维“短路”。找到了原因对症下药,自然效果颇佳。 下药 1、利用高考前半个月的时间综合复习,在草稿纸上画出知识框架图,在头脑中构建知识网络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做到对已有知识的适当迁移和运用; 2、调整“生物钟”,让最佳思维状态和最佳心理状态出现在高考时,特别是喜欢晚上加班复习的考生。最后几天的复习内容和时间最好能和高考考试科目时间相协调; 3、即使考试中出现暂时性思维“短路”,不必惊慌失措,可告诉自己,“我并没有要求打150分,我能行!”同时可进行深呼吸,暂时放过在做的题,选一道自己熟悉的容易的题先做以调整心理状态,思路自然才会流畅,才能以更好的状态应对后面的题目,应对正在进行的高考。 考前点拨 高考是一种检验,同时也是一种挑战。应对高考需要积极的心理暗示,要有充分的自信心,才能使自己直面高考,正确认识和看待高考,才能使自己平时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在考试中被“激活”,并从“内存”中调动出来,才能在高考中冷静应对,自如发挥,达到最佳状态,考出最佳水平。(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相关专题:北大中学校长推荐制利弊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