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心“松绑” 关注被退回的大学生
时间:2010-02-02 14:57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次
8月31日,连续有几位家长打进电话,他们关切地询问前几篇报道中提到的几位孩子现在的状况,同时也道出了他们的担忧。一位父亲在电话
8月31日,连续有几位家长打进电话,他们关切地询问前几篇报道中提到的几位孩子现在的状况,同时也道出了他们的担忧。一位父亲在电话中说:“我的孩子明年就要考大学了,真的有些担心她到学校以后适应不了,看了你们这几天的报道,我觉得女儿也时常有焦虑、烦躁的表现,能否给我一些建议和帮助呢?”像这位父亲一样,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担忧,但他们却不知道该怎样去做,为此,记者采访了青海省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医生阿怀红。
阿怀红大夫说,报道中提到的这几名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有着共性,那就是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由于受某些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导致一些孩子形成了不良的人格,也就是说存在人格缺陷。 从社会因素来讲,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一个孩子的后面至少有4个大人在跟着转,因此,孩子往往会被过分地溺爱,而家长最容易忽视的问题就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应该充分培养他们尝试和学习的经验。没有尝试和学习,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模仿大人的生活方式,这就造成孩子独立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下降。 从心理因素来讲,现在的家庭过分注重对孩子物质上的满足,却忽略了孩子的精神心理发育。家长不懂得尊重孩子,很多事情都是家长说一,孩子就不能说二,否则就认为孩子不听话,不懂事。这种不尊重就使孩子缺乏了启动心理成长的动力,使孩子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不健康状态。 做个很简单的比较,以前大人们谈论起孩子,总是说谁家的孩子调皮、活泼;现在谈论,总是比谁家的孩子乖巧、好学。殊不知在好学、乖巧的背后,或许是孩子们压抑了很多内心的困惑、想法后表现出来的。长期以往,孩子就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建议:在工作之余,家长不要忘了多和孩子交流。不要认为“爸爸妈妈”仅仅只是一种称谓,其实它也是一种职业,一种责任,父母应该随时了解孩子在想什么,甚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创造环境让孩子去体验新事物;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自由,把孩子放在平等的地位上,家长作为参与者和孩子一起做一些心理游戏或是孩子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从而释放他们心里的压力,缓解内心冲突。 作为大学生,观点和认知都已成熟,出现困惑时,应主动和父母、同学和老师交流,说出困惑和冲突,包括一些要求,以一种友善的态度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运用一些积极的方法发泄自己的情绪。 最后,阿怀红医生还给出了一些释放压力的方法。 1.放松训练:憋气,自己能憋多久就憋多久,可反复进行; 2.倾诉:向朋友或自己的知心人诉说; 3.做运动:打球、游泳等; 4.旅游:让身心完全回归自然; 5.听音乐、跳舞; 6.咨询心理医生。(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相关专题:北大中学校长推荐制利弊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