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家长如何对孩子心理状态的进行调整(2)
时间:2010-02-02 14:51 来源:互联网 作者:转载 点击:
次
家长当然也不是要在孩子面前弄虚作假,强装欢颜。如果孩子发现了自己情绪的变化,家长可以坦诚的告诉孩子,自己最近遇到了一些麻烦事,自己正在想办法解决,请孩子放心,并且相信自己能够解决好,要让孩子看到自己
家长当然也不是要在孩子面前弄虚作假,强装欢颜。如果孩子发现了自己情绪的变化,家长可以坦诚的告诉孩子,自己最近遇到了一些麻烦事,自己正在想办法解决,请孩子放心,并且相信自己能够解决好,要让孩子看到自己解决问题的信心。这样就打消了孩子的疑心和担心,而且家长面对自己遇到的困难时表现出来的勇气和信心为孩子树立了榜样,这样也会使孩子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时充满信心和勇气。 3、家长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言行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心理都有很大的影响。家长尤其要注重以下言行: 唠叨。高三家长普遍存在对孩子唠叨的现象,母亲更为常见。有的家长整日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放在嘴边,提醒孩子要抓紧时间学习,时间长了,孩子心理就烦躁了,孩子本来心理压力就很大,家长再这样天天提醒,孩子回到家也得不到心理的放松,很容易厌烦和躲避家长,家长的话对孩子来说就没有了任何的教育效力。所以家长切忌唠叨,能少说的,少说,可说可不说的,不说,尽量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的语言环境。 过分关心。有相当一部分家长由于对孩子的高考看的过重而对孩子表现出过分的关心。比如,每天家里的饭菜全部以孩子爱吃为标准来准备;孩子学习的时候,家里其他人都不能看电视、不能打电话,说话轻声轻语,行动小心翼翼,生怕影响了孩子的学习;还有的家长甚至停止工作,专门在家陪伴孩子。家长这样刻意营造的家庭环境,打破了家庭的正常生活,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感受到的是过分的安静,只能学习,不敢谈论和做一些学习以外的事情,感受不到轻松和快乐,只能感受到沉闷和压抑。所以,家长对孩子的关心要适度,应保持正常的家庭生活,不必刻意制造一个特殊的备考环境,温馨和谐、正常化的家庭氛围才更有利于孩子积极认真地复习。 过分干涉。还有一部分家长从孩子一上了高三,生怕自己的孩子不抓紧时间学习,被其他事情干扰,精力分散,所以对孩子进行全面干涉。比如,规定孩子几点之前必须到家,不能和谁在一起玩,不能接电话、发短信,不能上网聊天等,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严格限制。这样孩子没有一点自由,只能听从家长的安排,容易引起孩子内心的不满和反抗,导致亲子关系紧张或发生冲突。所以家长对孩子的行为不应过分干涉,不要侵犯孩子的隐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这样家长和孩子才能和睦相处,才能增进亲子关系。 当然还有更多的不良言行,比如:盲目攀比、批评指责、监视偷窥等行为也是需要我们家长有意识的控制和避免的。家长一定要注重自己不良言行对孩子的心理危害,尽量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孩子能在愉快有序的家庭环境氛围中积极认真备考。 家长帮助高三的孩子进行心理调整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我们的孩子在这个备考的关键时期,受自身的生理发展和成长经验所限,他们需要得到来自家长的心理帮助和支持,家长要在充分了解这个阶段孩子心理特点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创造性地采取对策帮助孩子调理好考前心理状态,同时,家长自身的心理状态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所以家长也要重视自身的心理调节,尽量用自己积极乐观的心态去积极地影响孩子,为孩子的高考成功助力。(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相关专题:北大中学校长推荐制利弊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