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请给儿子“不及格”
北京汇文中学金洁老师说起就读的希望国际大学所在的橘子镇Fullerton,就亲切地称之为“我们屯”。她写道:“就在这样一个朴素、四季飘
北京汇文中学金洁老师说起就读的希望国际大学所在的橘子镇Fullerton,就亲切地称之为“我们屯”。她写道:“就在这样一个朴素、四季飘溢着桔子花香的城市,我从书本和真实的人们身上开始学习和了解美国教育。 接触的理论并没有什么令我惊异,到是当空洞平面的文字一旦变成鲜活立体的身边的人和事时,我感受到了更深的震撼。”
“震撼”来自亲眼目睹:一位耿先生竟然请求美国的老师给他的孩子“不及格”,眼看着儿子被大学拒之门外,他的解释是———“因为儿子的狂妄”。
耿先生说,自从儿子收到大学录取信后就开始特别自以为是了。“他不做作业,甚至考试也不做。我跟他说,他听不进去。于是我找他的老师说:如果愿意改,请教师帮助他;如果还是这样执迷不悟,请老师不要给他及格。后来,老师真的给了他C和D的成绩,包括他的英文。”
“孩子收到信哭了;他没有想到会这样,尽管我们警告过他。我也很难受。”耿先生自己也没有想到结果会这么惨,“但是我不后悔。我真的很感谢老师,因为如果老师放过了他,他只会更狂妄;而这样一个狂妄的人,进了大学,又有什么用。学会怎样做人,比读大学更重要;如果他能从教训里学到东西,晚一年上大学也是值得的。”
这不正是大西洋彼岸的《触龙说赵太后》吗?“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金洁老师感慨地记下了自己的心情———金老师没有遇到过要给孩子不及格的家长,来找老师的家长只是为加分。“他就差几分及格了”,“他就差几分全优了”。不光家长,甚至班主任找课任老师也是同样口气,“就再给他两分吧,我们班就这几个够三好生条件的了。”
这引起了金老师深深的思考:什么对于孩子更重要?学习成绩?一个三好生的称号?还是孩子的自知、诚实,和面对生活的勇气?在理论上,也许我们会说后者更重要;但在现实中,后者的重要性是隐形的,而前者的重要却是有目共睹,因此我们的选择也就不问自明了。
同样基于选择“眼下”的务实和选择“深远”的艰难,我们的教育也常常自觉不自觉地选择前者,而放弃后者。现在,对于大多数的家长和老师来说,大学已经成了孩子一生幸福的首要,只要能进大学,其他都可以放在一边。大学就是我们所认为的“深远”吗?如果是,那么大学毕业后的人生呢?如果不是,为什么为了进大学,家长会要求孩子放弃种种爱好?为什么老师会给所有学生编写无缺陷评语?为什么我们的基础教育只向高考看齐?
金老师真的很佩服耿先生,还有那些肯给一个优等生“不及格”的老师。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