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皮"少年到院士
陈中伟 国际著名骨科、显微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被国际医学界誉为"世界断肢再植之父"。 院士曾是"皮"少年 1929年10月1日,
陈中伟
国际著名骨科、显微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被国际医学界誉为"世界断肢再植之父"。
院士曾是"皮"少年
1929年10月1日,陈中伟在宁波他父亲创办的保真医院诞生,他是父母的第八个孩子,前面七个孩子都是女儿。 陈中伟的父母虽然较早接受了西方文化观念,没有很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但一连生了七个女儿之后,终于来了这么一个儿子,自然十分疼爱。七个姐姐也很喜爱他,陈中伟成了陈家最宝贝也最顽皮的孩子。
陈中伟小时候闹出来的事,小打小闹不算,称得上"事件"的就不少。
比如,当时全宁波城没几辆自行车,可陈中伟在小学五年级时父母就给买了一辆。这下可好了,骑自行车是既好玩又可以在小伙伴面前炫耀的事。陈中伟没学几天,就走街串巷满世界"飞"车了,撞翻水果摊,轧死小鸡,碰伤行人等,他经过的地方是一路的鸡飞狗跳。他妈妈不仅要赔人钱,还要赔上不少好话。
又如,陈中伟很喜欢玩弹弓。他玩弹弓的水平还不错,常常能打下麻雀来,但有时不免"走火"伤人,有一次差点打瞎别人的眼睛,把他爸妈吓得不轻。
最严重的一次是读中学时闯的祸。陈中伟是校篮球队和排球队的主力,标枪也是他的强项,曾在宁波市中学生运动会上得过第二名。有一天上自修课,本来应该待在教室里复习功课的陈中伟,心思还在运动场上,他带了一个同学溜到运动场,从窗户跳进器械室,拿出一杆标枪来投掷。两个人你一枪我一枪地投得起劲,一个体育老师从房子拐角处走出来。对面的同学没有防备,等看到老师,标枪已经出手了,正扎在老师的眼睛上,老师的眼睛瞎了。虽然不是陈中伟直接投出标枪扎瞎老师的眼睛,但他在自修课带头出去扔标枪,又是他跳进器械室把标枪拿出来的,他对这件事负有很大的责任。陈中伟至今对那位老师怀着深深的歉疚。但青少年时期喜爱体育锻炼,也为他以后高强度的工作打下了身体方面的基础。
"皮"少年在家人的引导下迈出学医第一步
陈中伟可以说是生活在一个医学世家,父亲开办的保真医院就是他的家,父母都是医生,他的几个姐姐、姐夫和妹妹也都是学医的。很多年后,陈中伟回忆道:
"在我的印象中,爸爸总是穿着白大褂,妈妈总是穿着白大褂,姐姐、姐夫们也总是穿着白大褂,我好像生活在一个白色的世界里。我的家,就是一所医院。"
一个人童年的生活环境对兴趣爱好的形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陈中伟的妈妈从小就教育他:"好好读书,将来送你去学医,好接替你爸爸的事业"。
对于陈中伟的顽皮,家里人不是一味地批评,而是加以科学的引导。如陈中伟喜欢在医院里到处玩,在病人中转来转去。姐姐看见了,就和他说:"你要是传染上细菌,就会像他们那样生病的。"陈中伟不相信,他说:"有什么关系,看到细菌来了,我逃走就是了。"姐姐笑了,就带他到父亲的显微镜前,又挑了些病人的呕吐物放在显微镜下。陈中伟爬上凳子,从显微镜里看到:许多黑灰色的小虫挤在一起,扭动身子转来转去。那么丑恶,那么可怕,原来这就是细菌啊。
这就是陈中伟医学知识的启蒙课。
陈中伟还曾经玩弹弓打下麻雀。他听大人说,麻雀是好东西,他打了麻雀之后就拔毛剖肚弄来吃。父亲看到了,跟他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给你讲讲,这是肝,附在肝上的这个小黑点就是胆……"父亲详细地给他讲了麻雀各个内脏的位置和作用。
这就是他生平第一堂生理解剖课。
就这样,在长辈的引导下,陈中伟这个"皮"小孩的好奇和好动,渐渐回归到正路上了,在日常生活中和游戏中学到了一些医学卫生方面的基础知识。到上中学时,他的这些基础知识使他受到生物老师的特别青睐,促使他走上了漫漫医学之路,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