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北京卷文综历史真题答案详解(2)(4)
综上,今年37题较之以往是稳中有变,一方面着重主干知识的记忆比如第一问和第二问,另一方面增加了对学生论述问题能力的考察比如第三问,最后还是秉承了北京卷考察信息分类的光荣传统比如第四问。通过这张卷子对201
综上,今年37题较之以往是稳中有变,一方面着重主干知识的记忆比如第一问和第二问,另一方面增加了对学生论述问题能力的考察比如第三问,最后还是秉承了北京卷考察信息分类的光荣传统比如第四问。通过这张卷子对2013年的高考(微博)复习有很大指导意义:首先着重主干知识,北京相比全国卷更加的重视对主干知识的考察。其次重视各区一模二模考试,各区教研组合高考命题组的斗法年年都在荡气回肠、波澜壮阔的上演,这几年各区教研组的命题能力都有较大的提升,无论从知识点的分布还是呈现的方式各区的一、二模考试或多或少都有些“未卜先知”,所以如果能很好的利用这些试卷,相信学生在拿到高考题的时候都会有似成相识的感觉。最后就是重视课外知识的积累,现在的历史考试从命题的形式上变化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视对信息的提取和分类,如何提高这些能力只能通过日常做题阅读的积累。
39.(22分)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目标与责任。
(1)20世纪上半叶,孙中山和甘地分别提出了改善民生的经济主张。请比较两者经济思想的异同。(8分)
【参考答案】相同点:两者都反对西方殖民掠夺,主张本民族的经济独立。
不同点:孙中山希望实现国家现代化;甘地则希望回归传统经济生活。孙中山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甘地则主张发展传统手工业。孙中山有比较系统的现代化经济发展方案——《实业计划》;甘地发展经济的方案稍显简略。
【试题解析】这种不给任何材料直接让考生写答案的出题形式,上一次在北京文综历史卷中出现还得追溯到遥远的2004年。(我知道这句话不可能出现在新东方的官方试题解析上,但是还是忍不住要把它写下来:39题这种不给任何材料直接让考生写答案的出题形式,上一次在北京文综历史卷中出现还得追溯到遥远的2004年。那时候,“李宇春”三个字还不是“生男生女都一样”的翻版(2005年),“羊驼”也还没有被人叫做“草泥马”(2009年)。在北京文综试卷命题技术不断成熟的大环境下此题的出现实属奇葩!)在北京文综试卷命题技术不断成熟的环境下此题的出现确实令人诧异。至于将孙中山和甘地联系在一起对比,虽然有些出乎意料,但也不是无章可循。首先,去年的选修主观题就是将相类似的题进行对比考查(参见2011年北京文综卷37.2,考查1787宪法和《人权宣言》);其次,孙中山、甘地、凯末尔同属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再次,2012年海淀二模已经将甘地、凯末尔进行过对比考查(参见2012年海淀二模第22题)。
本题从民生角度将孙中山和甘地进行对比,不仅具有新意,而且切合文科的人文关怀精神和关注现实的传统。答案设计方面,一方面考查了考生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对考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也有较高要求。本题最大的缺陷在于答案设计过细,尤其是《实业计划》这个点,人教教材仅仅在选修的小字部分有所提及;岳麓教材也仅仅是将“实业计划”作为《建国方略》的一部分进行论述。
这一题给今后的考生三点启示:
1、虽然甘地这一边缘知识点在今年考试中出现,但统计试卷不难发现:主干知识依然是考试的重点!大多数考生不必因此而担忧,依然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必修的学习上,尤其是必修的主干知识。
2、对于边缘知识点的复习,一个重要技巧是将当年的一模、二模题进行完整、细致的分析和查漏补缺。如上文所述,甘地知识点在海淀二模中曾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3、虽然《实业计划》这一点几乎无人能及,但其确系人教、岳麓两套教材的交集,因此我们在复习时,要对两套教材交集予以足够的重视!
40.(30分)地图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化记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
欧洲中世纪时,地图主要由神职人员绘制,当时欧洲的世界地图千篇一律: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居于中心,多瑙河、地中海和顿河呈“T”字型,把世界分割为欧、亚、非三部分。中国古代地图大部分由官方或士大夫绘制,主要用于日常行政事务管理和作为读史的辅助工具,在中国古代绘制的世界地图中,中国占据绝大部分图幅, 政区表现较为准确,中国疆域外则绘制简略,严重失真。(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