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北京卷文综历史真题答案详解(2)(2)
C,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统一于1990年,当时苏联尚未解体,图中不应该出现“俄国”。故错。 D,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在1991年底,但也在苏联解体前,图中信息不符合。故错。 37.(36分)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类文明,
C,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统一于1990年,当时苏联尚未解体,图中不应该出现“俄国”。故错。
D,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在1991年底,但也在苏联解体前,图中信息不符合。故错。
37.(36分)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类文明,启迪着人类智慧,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
材料一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 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
材料二 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荀子》)
(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的什么思想?(2分)简述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4分)
【参考答案】材料 一体现出了道家的“辩证”思想;材料 二体现出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 ,社会发生巨大变革。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造成井田制瓦解,各国纷纷变法,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从而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分封制。周天子权威下降,诸侯争霸,促成了思想上百家争鸣的局面。
【试题解析】第一问相对比较简单,这是今年的一个新的变化,以往37题第一问古代史部分是这道题较难的部分。第一问有两个部分,一个是总结儒家和道家的观点,这问很简单,因为儒道两家的观点不是很多比如儒家有仁、礼、德;道家有无为、顺应自然、朴素的辩证法等。另一个是问这些言论产生的时代背景,这个也是比较简单,可以参照百家争鸣的背景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进行作答,但是要和言论的内容相结合。自从课改以后必修三传统文化部分的知识考查比例有所增加,比如在2010年考了董仲舒、韩非子,2011年考了黄宗羲的思想,今年考了老子和荀子的思想,预计对必修三知识的着重考查将成为北京卷的新特点。
材料三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所谓的“南北通州”是指北京通州和江苏南通,它们均与大运河关系密切。但在近代以后,随着运河漕运的停止,北通州及运河沿线大多数城市衰落,南通州却未停止发展的脚步。1898年南通大生纱厂创办,此后建立的大生港承担了航运的功能。到20世纪20年代大生资本集团形成,包括棉花种植、碾米、造船、纺织机器制造、发电等企业及银行。其间,南通还创办了师范、农科、商业、纺织等学校,兴建了博物苑、剧院、公园等公共设施。
(2)阅读材料三和图11,结合所学,概括近代南通经济发展的原因。(8分)
【参考答案】南海依托江海,毗邻上海,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经济发展。张謇的事业救国思想和实践活动,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清政府予以政策 扶持,使其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基础设施和产业结构相对完善,有利于城市经济持续发展。
【试题解析】第二问要分析南通在近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其实考虑使用我们在课上讲过的从民资、自然经济和传统思想、外国入侵和外来经济要素的影响、当时政府对经济的影响和大的历史环境5个角度进行分析。特别是要能从材料的信息中找出相关的内容,比如出现了“大生纱厂”这就代表民资的发展、实业救国思想传播,“独办企业的特权,税收负担较轻”代表政府政策的支持,“学校的兴起”可以说是基础设施和产业结构相对完善。当然还不能忽略材料中的地图,在地图中可能重点强调的是南通的地理位置和与通商口岸和运河之间的关系。其实这一问是在一二模中各区疯狂考的城市化题目的变种,比如东城的二模和朝阳的二模都考了近代中国城市化得问题。而且从去年开始北京卷开始考察学生解读地图的能力,比如去年考察了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变化。
材料四 自19世纪初,关于宪法是否明确授权联邦政府帮助地方治理河道的问题,美国国会一直存在争论,1817年和1822年,美国总统两次否决了联邦政府资助地方改善交通的议案,1824年最高法院法官认定,宪法允许联邦政府资助和承担河道改良项目,但联邦政府的权限从改良河道扩大到流域治理、防洪灌溉,又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其间,仍有很多议员认为,联邦政府建设防洪工程过多干预了各州的权力,1935年全国内发生洪灾,100多项防洪议案提交到国会,1936年总统签署《防洪法》,授权联邦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建设防洪工程,地方需要提供相应的建设土地和空间。(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