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高考三道语文试题看何为“能力立意”(2)
鉴赏题答题要点: 1、题目一般有指定性(限定角度)和没有指定性(任选一个角度)两种。如果是指定性的,必须按照指定的角度鉴赏评价,没有指定性的可任选一个角度(文本中存在的写作特色)。 2、简要解说答题范围内的文
鉴赏题答题要点:
1、题目一般有指定性(限定角度)和没有指定性(任选一个角度)两种。如果是指定性的,必须按照指定的角度鉴赏评价,没有指定性的可任选一个角度(文本中存在的写作特色)。
2、简要解说答题范围内的文本内容。
3、明确此表达技巧在文本中如何体现的、在内容表达上有何意义。
4、落实作品的主旨、作者的情感态度。
注意:以“小评论”形式出现,观点鲜明,分析论述的内容要具体,有条理,语言要通顺准确。
例题三
试卷第26题“古人一般认为早中功名是一件幸运的事,作者却认为是‘不幸’的,为什么?”考查的维度是: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并在文本中为作者的观点态度寻找理由,目的是检测考生的理解能力、判断能力。
要准确完整地解答此题,须做到以下几点:
1、采用类比论证的方式。种庄稼要想有好收成,必须对土地实行休耕轮作,保全土地的肥力,收割也常常能够等到庄稼完全成熟之后进行。人才的成长同样需要长期的积累、磨练,否则养分不够,才学浅薄,根基不扎实。
2、对“不幸”一词的含义要联系上下文的语境作深入的挖掘。“不幸”一词在此处另有所指,别有深意,与传统的世俗的“不幸”概念的含义不在同一范畴,它代表了苏轼独到的人才培养理念。苏轼认为成才需要厚积薄发,长期修养,真正学有所成之后才能够充分施展拳脚;早成功名者,一是常常会感觉到才学不够用,二是容易飘飘然,缺乏继续学习的动力。
3、不仅要回答出早中功名的“不幸”的原因是什么,还要回答出作者所坚持的人才培养观是什么。
【参考答案】(3分)作者认为人才须经长期修养,成熟之后,才可以到社会上施展才能;修养不足,却早得功名,不利于自己进一步的发展,难成大材,难为大用,所以作者认为是“不幸”的。(第1要点1分,第2要点2分)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