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北京高考文综试题历史部分解析
自2007年全国高考(微博)陆续改革以来,2010年终于轮到了北京。经历了去年的平稳过渡以后,2011是北京考生使用新课标教材参加高考的第二年。相对于去年人们对新题型的未知与担忧,今年考生的备课策略想必会更加成
自2007年全国高考(微博)陆续改革以来,2010年终于轮到了北京。经历了去年的平稳过渡以后,2011是北京考生使用新课标教材参加高考的第二年。相对于去年人们对新题型的未知与担忧,今年考生的备课策略想必会更加成熟。但从全国大背景来看,课改还在继续进行。统而言之,这些年的高考仍然处在变革之际,出题人也还会讲究循序渐进。试卷呈现出一种比较“温和”的形态。稳定与过渡是仍是今年文综考试历史部分的主要特点。
一。稳定
11年文综卷历史部分,试题形式和分值仍然保持不变。选择题12至23题,每题4分,共48分。材料解析题三道,37题为历史学科内综合题。39、40为政史地三科大综合。统计历史部分共计52分。这一题型分值分布,从06年便确立了下来,连续6年都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北京文综卷历史部分的出题形式,在高考大纲时期已经完全定型。新课标时代会继续沿用。
而第37题材料解析题更是承袭了北京卷以往的典型风格:一个大题分四段材料,考察同一个主题下的四个小方向。今年考题以“国家制度”作为切入点,分别从“秦到汉的政治制度”,“1787年宪法与《独立宣言》”等4个方向设计问题。与此同时,此题除了文字材料之外,也出现了图表材料。考察学生对图表材料的理解、归纳和分析。这种“图表、文字混合”的出题风格借鉴了去年北京卷37题考察过的“张一元茶叶”,也和今年西城区一模文综卷的主观题设计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对于明年备考的考生有鲜明的指导作用:平时的阅读训练,一定要开拓眼界,习惯接触各种形式的史料。有兴趣的考生也可以将上述提到过的题目拿出来练练手。——其实,陌生材料的大量涌现,自然会干扰大家的注意力,让简单的设问变困难。但在某种意义上对考生来说也是一种福音,因为部分题目也出现了“阅读材料,概括”这样的字眼。这样的题目主要考察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意味只需归纳总结材料就可以得到一部分分数。这是最典型的新课程标准下高考的命题风格。在某种意义上也限制了这份试卷的难度。
二。过渡
去年课改之后,《考试说明》和此前相比发生了很多变化,尤其是出现了大量的新增考点。这些考点在旧大纲教材中,或者是课外阅读内容,或者根本就没有出现过。而课改以后,却成为了高考前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它们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如果高考不考,完全没有必须新增进《考试说明》来;而一旦增加进来了,那么高考很可能就会考到。比如说“古希腊、罗马史”。在旧大纲教材中,从来不会要求学生学习古代欧洲的历史,但是新课表教材中,必修一、三都涉及到了古代的希腊和罗马。那么这一变化必然会在高考题中有所展现。去年北京卷考察了柏拉图的“理念论”,今年选择题也涉及到了“苏格拉底”、“普罗泰格拉”等人。因此,明年备考的考生如果有时间有精力,可以提前将09年和10年的《考试说明》做一个比较,很多新增的、重要的知识点可以一目了然。
三。时政
今年最重要的政治话题,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北京卷从来不刻意回避热点,所以我们在考前就曾预测过,弘扬主旋律会成为今年北京卷的一大特色。诸如中共党史、经济成就、民主法制建设都是11年考生必须烂熟于胸的知识。从11年的真题来看,也的确如此。主观题37题选择“国家制度”作为主体,统摄下面四个设问,其实就是对中国建国以来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不断探索的一种呼应。此外,主观题还涉及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贡献等等。至于具体的题目,稍后新东方优能文综组会做出详细的试卷分析。在这里,笔者主要想谈一谈2012年的考生面对最新的高考题目,应该如果规划自己的复习。
四。应对
第一,基础才是硬道理。考题形式千变万化,新颖材料层出不穷,但归根到底要落实到大家的历史知识贮备上面。包括时政热点,也只是出题的一个切入口,通过这个点考察学生对教材的熟悉程度。距离明年高考还有一年时间,考生一定要完整看书复习。尤其是在第一轮和第二轮复习时候,必须以看书为主,弄懂并且梳理全部知识点,过早的陷入题海、过早的开始背考纲显然并不合适。(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