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经验交流 > 专家讲座 > 文章正文

点评:特级教师解析2010年高考英语试题

时间:2011-01-13 10:30 来源:未知 作者:转载 点击:

  特约教师:邯郸市一中英语特级教师 岳印山  2010年的高考英语试题继承了以往“稳定中求发展”的命题指导思想,与2009年的试题相比,某些题的难易程度做了相应的调整,主要体现在阅读理解和改错上。整个试卷难

  特约教师:邯郸市一中英语特级教师 岳印山

  2010年的高考英语试题继承了以往“稳定中求发展”的命题指导思想,与2009年的试题相比,某些题的难易程度做了相应的调整,主要体现在阅读理解和改错上。整个试卷难 视频:名师点评2010年高考英语真题媒体来源:新浪教育易适中,与前几年基本一致,多数学生感到答的比较顺利。试卷体现了“考查基础,突出语篇,注重实际,强调应用,培养能力”的命题原则。在注重立足应用的前提下,试卷更加侧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较好地体现了英语《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要求,有利于高校选拔具有学习潜能与创新能力的学生、有利于高中英语教学改革。试题具有以下特点:

  一、注重基础,突出语境

  从英语知识运用第一节的20个单项填空题来看,和去年比较难度略低,覆盖面较广,注重基础,突出语境。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语音、语法、词汇知识和习语等掌握情况,继续保持了综合性和语境化的特征,不再侧重以对话形式反映语境,而是在表述的内容中体现人的情感,主观意志及内心的活动等。单纯考语法知识的题越来越少。本部分考查内容仍以高中主干知识为主,兼顾各项基础知识。而且有些试题为往年高考试题的变形。个别题有一定的迷惑性,各错误选项对低分段学生干扰最大,那些基础知识不扎实、语感和能力都比较差的学生对此类题是很难应付的。该项内容包括生活的、文化的、语言的、综合的等,更加强调注重基础,对学生的语感和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平时阅读量大的学生答题会容易一些。

  二、重视语篇,体裁多样,体现综合能力

  今年的“完形填空”题仍是整个试卷中最难的一项,文章主要通过讲作者与哥哥借助传统信件消除两人之间的矛盾。作者向读者表明在通讯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除了打电话外,还有别的选择-提笔写信。该题主要检测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英语语言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文章入口容易、深入难,具有很高的区分度,结尾部分难度较大。文章题材以夹叙夹议为主,注重向新课标靠拢,更加注重词语辨析,干扰因素越来越多。建议学生在做“完形填空”题时,要注重文章的整体性和段落之间的逻辑性,兼顾上下文,不可顾此失彼。另外,平时要有意识地积累常见的词语搭配和习惯用语,夯实基础,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阅读理解部分是整个试题的重中之重,考查的目标与往年一样,重点检测学生对书面语篇整体理解的四种能力:⒈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⒉细心判断事物的能力;⒊理解能力;⒋推理能力。题目的设置仍旧是主旨大意,细节事实,推理、判断、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态度。

  此题继续保持了往年的特点,即体裁多样化、选材贴近生活,阅读量和信息量大等。A篇主要讲了作者一家人与宠物狗和谐相处,文章内容原汁原味,现代气息浓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题设较易。B篇主要讲述一位旅行作家及她的工作情况。其中49题选文章题目,题设巧妙,需要把握文章主旨。C篇为说明文,讲述了北京滑雪场有关事宜,难度较大。D篇为广告类文章,注重信息筛选,介绍了世界上各种奇特的宾馆。E篇主要讲述了语言文字的形成及发展,作者借此又建议人们正确运用语言。

  阅读理解整体上难度不大,只要考生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认真作答,仔细推敲,就能拿到比较满意的分数。试题坚持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命题原则,词汇的使用范围既不囿于教材原义,又不涉及过于生僻的用法。学生要注意不断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增加阅读训练的深度和广度,具备较高的阅读技能,在复杂的语境条件下能够很好地把握作者的整体思路,探查作者的隐藏意思及语篇背景条件等,在读懂语言的基础上去了解原来不知道的东西。这样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获得好的效果。

  今年单词拼写一题比较简单,除了68题“两星期”外,大部分为常用词,只要平时注重强化记忆和加强训练,就能拿到较高的分数。短文改错题保持了历年同类题型的特点,重点考查学生对书面语篇的校验能力。本题记叙了发生在中学生之间的事,是中学生比较熟悉的题材,语言浅易,语句结构简单,只要细心,多数学生会取得满意成绩。(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1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