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文综大题冲关必备策略(2)
1.审题能力不高,忽视试题中的限定词语 从解题思路上讲,必须先弄清楚设问的答题方向。有些学生因不能做到这一点而做错题的情况多有发生。如“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前后科学与发明应用之间的关系”,一些同学因没
1.审题能力不高,忽视试题中的限定词语
从解题思路上讲,必须先弄清楚设问的答题方向。有些学生因不能做到这一点而做错题的情况多有发生。如“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前后科学与发明应用之间的关系”,一些同学因没有弄清楚题干的答题要求“19世纪前后”“科学与发明应用”“关系”,因没有分两个阶段(19世纪以前和19世纪以后)说明科学与发明应用之间的关系而漏答。得分启示:挖掘题意。首先要弄清楚题干中某些词语的含义,然后根据题干要求,明确题目的时限、内容和思考范围。针对一题多问,根据分值搞清重点,确定各部分作答的内容和时间分配。
2.看得出,答不出
有些同学虽然知道要求回答的是什么,但不知道结合哪些知识作答,造成“有口难答。针对这种情况,(1)对题的分析要透彻,审清题才能答对题。高考文综历史经常设置一大段材料,这就要求你抓主谓宾,在有效时间内理解题目的考查点,否则满盘皆输。(2)将材料信息与教材知识相联系。高考非选择题的内容大多依托教材,教材内容是解题的重要依据。应尽可能把题目要求与课本知识对照,找出试题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准确进行知识定位。(3)明确不同设问的答题思路。一般情况下,考查背景的题就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分条作答。考查原因的题也可以这样答,也可以分国内国外。比较题要理清思路,分清比较点。影响类试题要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思考。
3.不能利用题目之间的关系和有效信息回答其他问题
有些试题的设问前后具有一定的关系,前一问为后一问的回答作了铺垫,如“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就建立在前几问的基础上,回答时注意前几问的设问和结论(答案)。试题的材料大都围绕一个主题设置,因此,回答综合性设问时不要将材料割裂开来,要充分利用前面的问题和答案。
三、地理篇
近几年的高考文综地理大题已形成“无图不成题”的命题风格,以“信息呈现—提取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为思维主线,试题图表新、切入点小,重视思维理性、逻辑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考查。利用区域地图作为信息载体,考查学生的地理知识运用能力,尤其是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文字表述能力等。下面谈一下地理大题冲关的五个方面。
1.解读材料,科学审题
读题干—读图名—读图例、注记、经纬度—分析地图—题干与图表结合分析—分析设问。 ①题干,一般包括材料、数字、图表等。
②审问题,包括问题的设问角度、限制性条件、所属的知识范围等。
③题目不同,审题的侧重点也就不同。有些题目较简单,可从关键词上突破题意;有些题目的材料较为复杂,需要从材料的内容上来把握题意;有时只有将上述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准确判断;还有些题目需从问题入手,进行逆向推断。高考题目的总要求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在审题时应以题意为中心,联想所学的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和区域案例,要全面、准确阅读所给材料,把握问题指向和设问角度,揣摩命题意图与考查要求。
2.信息获取与机智解读
提取信息要全:穷尽一切图文信息,确保信息无遗漏,特别是图表材料要通过思维加工将图形、数据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
解读信息要准:要注意区域图的准确定位,如经纬度定位、海陆轮廓定位、地理事物特征定位;从题干、图表中提取解题信息;找出题干和设问的关键词和限定词,辨析信息的重要程度,找出关键信息并进行合理判断与推理,挖掘隐含信息。
运用信息要活:运用直接信息及隐含信息对问题进行分析,思维要畅通、敏捷。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