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经验交流 > 专家经验 > 文章正文

2011高考一轮复习必须知晓的语文锦囊(5-6)—语言文字运用篇

时间:2011-01-11 13:44 来源:未知 作者:转载 点击:

编者按:开学啦,高三新生将要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之中,人民网教育频道特别推出2011年高考各科备考一轮复习锦囊,请广大考生持续关注。2011年高三一轮复习必须知晓的十五大语文锦囊,将会帮助考生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复

编者按:开学啦,高三新生将要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之中,人民网教育频道特别推出2011年高考各科备考一轮复习锦囊,请广大考生持续关注。

  2011年高三一轮复习必须知晓的十五大语文锦囊,将会帮助考生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复习方法技巧。

  锦囊五:形近字辨析技巧

  1.读准字音。有些字是由于读错了字音而将其写成了错别字。如“如火如荼”的“荼”,应读作“tú”,不读“chá”;“同仇敌忾”的“忾”,应读作“kài”,不读“qì”。

  2.分析字形。对形似的字可通过区分形旁来识记。如“针灸”,“炙”和“灸”这两个形似字,“炙”为会意字,指肉在火上烤,所以意为“烤肉”;“灸”为形声字,上声下形。

  3.弄清词语的含义。即通过对词语意思的分析,进而判断该词语中是否有错别字。如“不径而走”,“径”为“胫”的形误字,“径”有小路的意思,“胫”指小腿,“走”意思是跑,“不胫而走”的意思是没有腿却能跑,形容消息传播得很快。又如“骨梗在喉”,“梗”为“鲠”的形误字,“鲠”指鱼骨头,“骨鲠在喉”指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没说出来,非常难受。

  锦囊六:探源法巧解字形题

  有许多词语,尤其是成语往往都有一定的来源,如来自古代的寓言和历史故事。不了解出处及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就容易望文生义,造成误写。所以要识记词语的字形,最好能结合其最初的来源,这样有利于准确、牢固地记忆其形态。比如成语“曲突徙薪”出自《汉书?霍光传》:“人谓主人曰:‘向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客,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曲,弯;突,烟囱;徒,迁移;薪,柴草。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以上是在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中需要知晓的方法技巧,关于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的复习方法技巧请关注后续文章。节选自《试题调研》。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

    挑错 】【推荐】【打印

    网友意见留言板
    关于我们| About 360gaokao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招聘 | 客服中心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1998 - 2011 360gaokao. All Rights Reserved
    360高考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