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新生故事:理科生写歌拍戏尝试另类生活(图)
英才档案 录取院校:北京大学英语系毕业院校:人大附中理科竞赛班 虽是理科生,刘頔(dí)却做了许多不符合理科生身份的“另类尝试”:写小说、办杂志、创作歌曲……为了熟悉影视创作,她还偷偷跑去做模特。和她聊
英才档案 录取院校:北京大学英语系毕业院校:人大附中理科竞赛班
虽是理科生,刘頔(dí)却做了许多不符合理科生身份的“另类尝试”:写小说、办杂志、创作歌曲……为了熟悉影视创作,她还偷偷跑去做模特。和她聊天,你会觉得她的高中生活像在经历一场奇妙的冒险,其实这些经历都是刘頔的兴趣所在,“在把主业做好的情况下,我很放任自己喜欢一些东西,然后去追求它”。刘頔的理想是做一名外交官,未来四年,她将在北大外院朝这个目标迈进。
初三完成第一本书
和大部分投身数理化题海的理科生不同,刘頔在文学方面颇有所长,她不仅爱看书,也经常在报纸上发表作品,5岁就读完了72部世界名著简编版,“读书会带给我一些很敏感的东西,容易被触动,怀着这种心情去看这个世界,就会觉得有那么多可写的地方”。
初三暑假,不到15岁的刘頔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阳光正浓—奔儿头的精华》,这本10万字的纪实文学,记录的是她的初中生活。刘頔回忆说,创作《阳光正浓》时,面临毕业离校,她非常舍不得朝夕共处的大家庭,“我的初中同学都是一群头脑特别聪明的人,大家相处得轻松愉快,有一点有趣的事情我都想记下来”。
为了使自己的生活按照正常轨道行进,在写作和联系出版社过程中她一直对外保密,不仅用了笔名“徐舒凡”,连新书宣传也没有做。直到上高二后,此书在国际展览中心展出时才告诉同学。
目前,《阳光正浓》的盲文版将很快面市。刘頔说,盲文版出来后,她可能会带着书走进盲人学校,“希望通过这本书融入盲人群体,切实地为他们做些事情”。
这个暑假,刘頔开始了小说《望不穿》的创作,目前已进入尾声阶段。刘頔说,希望《望不穿》能够为她带来全新的体验。
办杂志、爱写歌、爱拍戏
从小接触奥数,初高中一路走来,进入人大附中理科竞赛班,学理科已经成了刘頔的一种习惯。但即便在去年拿到了丘成桐中学数学奖,刘頔仍觉得自己不够优秀,她将学习上的成绩归功于出色的任课老师,“只要跟着老师走,就学得很轻松了”。学有余力时,她更喜欢尝试其他的可能性,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高二那年,刘頔尝试过办杂志。当时她和三位班里的女生一起策划,做一份中学生自己的校园刊物,名为《Maga2ine》。这个名字由Magazine演变而来,几个90后的北京女孩赋予了它新的含义。“2表示这个人有点傻、有点呆,我们经常会用2开同学玩笑”,刘頔说,她还搬出了郑板桥的那句著名的“难得糊涂”,“有时候你需要‘二’一点,‘二’是一种处世态度,就是很轻松地面对这个世界。”
《Maga2ine》的出版筹备了很长时间,因为不想把内容局限在某校,她们还联合了其他四所中学的朋友,10个人常常跑到中关村地下的和合谷“议事”,堆一桌杂志,看别人怎么做版式、用什么样的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和工作,还要负责杂志内容的采编。
《Maga2ine》的创办过程十分不易,从版面策划、采集稿件到拉赞助商、排版印刷、宣传全部由这个十人团队一手完成。到后期,这本杂志由于一些原因停刊了。刘頔不无遗憾地说,有机会仍然会继续尝试做杂志。
创作歌曲也是刘頔生活的一部分,她和同样学钢琴的闺密合作词曲,创作领域囊括了情歌、意识流、人生等各种题材。“鬼魅的伤感,信鸽把锦绣刺在黑暗的边缘。彻心的痛感,我拾回流放在孤岛古老的思念”,这是刘頔作词的歌曲《阿贡亲王》,读起来有些周杰伦的味道。去年国庆阅兵时,西哈努克亲王的出现给了她灵感,她用两分钟的时间就写出了词,然后发给闺密谱曲。“最初创作的两首歌我会边弹边唱,爸爸妈妈听了之后认为非常棒”,刘頔开心地说。已经创作出的20多支歌曲,她和闺密都会用弹唱的方式录下来,希望将来可以找到公司,让作品面市。(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