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士兵一样突击 讲述四类艺考生的追梦故事(图)(2)
“我最大的理想就是当一名相声演员”,如果考不上,毕业后就随便上一所大学,或者外出说相声挣钱。他觉得,河南人对相声不太感兴趣,天津的高手又多,现在自己还没想好去哪儿合适,“将来不管干什么,只要自己开心
“我最大的理想就是当一名相声演员”,如果考不上,毕业后就随便上一所大学,或者外出说相声挣钱。他觉得,河南人对相声不太感兴趣,天津的高手又多,现在自己还没想好去哪儿合适,“将来不管干什么,只要自己开心,能说相声就行”。本报记者 贾卉一
寻求出路型
“保险起见报考艺术类院校”
穆凡宇,出身山东一相声世家
来自山东济南的穆凡宇虽然报考了表演专业,但他出身相声世家。穆凡宇的爸爸穆旭光16岁拜师学习单口相声,2002年在济南成立“大木曲艺社”,曾参加2006年第三届CCTV相声大奖赛专业组比赛,手下带有六七个徒弟。如今,穆旭光的曲艺社已经进驻大观园茗曲阁(一个专业的曲艺演出场地)。
穆凡宇进去报名时,穆旭光的心态很复杂,自己演出这么多年,儿子也从小跟着,即便只是看,也培养出一些对曲艺的感觉和素养。但最大的问题是,儿子根本没接受过系统训练,和那些从小拿画笔、练芭蕾的孩子比,专业实力差一大截。考试前他想训练孩子,但这和带徒弟不一样,“狠不下心,儿子也不听”。
穆旭光说,其实一开始没打算让穆凡宇学艺术,也就没把他当徒弟来培养。上高中后发现,儿子的学习成绩不太好,又不愿出国。保险起见,穆旭光才决定让孩子报考艺术类院校,“试试看吧,我希望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平台,让他自己选择。”
去年,为了突击提高专业课成绩,穆旭光找来山东艺术学院的朋友给儿子辅导,两个月下来花了三万多。上课的效果还可以,目前穆凡宇报了传媒大学、中戏等几所学校的表演专业,北电的相声专业,并已经通过了传媒大学的初试。
这次考试前,穆旭光教了儿子一段传统相声,“是我门儿里的段子,别家没有,内行人一听就知道”,虽然他希望儿子能考进艺术院校,但心里也清楚,学曲艺苦,“重实践,没有五到七年的实践经验登不了台”。
穆旭光曾经郑重地问过穆凡宇,“你到底是喜欢相声,还是为了艺考才选择相声?”儿子的回答很谨慎,“各占一半”。这位父亲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儿子能考进大学,在学校里学做人、学独立,学会对艺术的领悟和感觉,“如果他考到北京来,我打算把我的曲艺社也带来,济南的房子卖掉,全家搬到北京来”。本报记者 贾卉一
舅舅全力辅导希望外甥“有学上”
凌宇(化名),北京某艺术类高中高三学生
2月24日,春季的北京披着一层灰蒙蒙的薄雾,在南锣鼓巷闲逛的人们有些意外地发现,通往东棉花胡同的岔路上进进出出、衣着靓丽的年轻人手里拿着几张表格,表情疲惫却兴奋。这是中戏表演系的报名首日。
在报名处外面等候的家长们闲着无聊,几个一堆儿地凑着聊天。唯独一个留长发的男人倚在传达室门口,显得格格不入。他叫徐子超,是北京一家广告公司的导演,戴大墨镜、束长发,乍一看极像谢贤,今天是陪外甥来报名的。
徐子超说,外甥现在北京某所艺术类高中读高三,学习成绩很不理想,父母拿他没辙,只好由舅舅出手管一管。徐子超说,考虑到外甥文化课成绩不高,便想让他尝试走艺术道路,“至少能有个学上吧”。
徐子超没法干涉外甥在学校的成绩,却信心十足地包揽了专业课的辅导任务——只要有时间,他就把外甥叫到广告公司,逼着他在摄像机面前表现。这样的特殊培训持续了两三个月,朗诵、台词、小品等都按照徐子超的经验来,没有参加任何校外辅导班。用他的话说,自己作为“圈里人”比较有经验,“知道应该怎么演”。
正说着,外甥凌宇(化名)出来了,白净瘦弱的一个小伙子,看起来很腼腆,眼神躲闪、不爱讲话。“就知道篮球、玩游戏”,徐子超边数落,边拍了拍比自己还高一头的外甥,“如果不是我妹妹的儿子,我才懒得管呢”。(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