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评榜深入分析中国大学50强排行榜
28日,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发布了最新的大学50强排名。与去年相比,总排名相对稳定,两所在京高校新进榜,挤掉了去年在榜的两所东北学校。此外,作为社会评价的指标之一高考分数排名,与学校的学科实力之间
28日,中国人民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发布了最新的大学50强排名。与去年相比,总排名相对稳定,两所在京高校新进榜,挤掉了去年在榜的两所东北学校。此外,作为社会评价的指标之一高考分数排名,与学校的学科实力之间并不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很多学校真正的学术能力因为种种原因被社会低估或高估。
增加两个国际性指标
人大版大学排行榜今年已经是第三年发布。针对国内大学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今年人大高等教育中心在制定排行榜时,引入了两项国际指标,分别是SSCI论文和留学生指标。
人大高教中心副主任舒颖岗解释,SSCI论文主要用于考查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国际发文水平。此外,增加留学生指标与采用高考招生的意图相似,通过该指标,不仅可以考查一所大学的国际性程度,更是将留学生指标作为衡量一所大学社会影响力一部分。与高考招生相对应,实际上留学生指标是国际学生对中国大学的投票,体现了一所大学国际影响力和吸引优秀国际教育资源的能力。
北语留学生比例最高
从结果来看,留学生排名确实让人耳目一新,北京语言大学成为最受留学生青睐的国内高校,其留学生比例达到40%以上,远高于其他国内高校。
排名第二至第十的分别为复旦、北大、北京中医药大学、清华、人大、武大、北师大、对外经贸大、浙大。前十名主要为特色型高校和综合性大学。从地域看,除武大外,其余9所大学均集中于东部地区,尤其集中于北京,区位特征明显。
舒颖岗强调,应该正确看待留学生指标。对中国高校而言,留学生并非越多越好。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与欧洲、澳大利亚等国大学的留学生比例高相比,中国绝大多数大学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与之攀比。之所以设置该指标,是因为尽管我国来华留学生数量增加很快,但在现阶段我国大学中的留学生比例仍然较低,教育部及工信部所属的80余所大学的平均留学生比例不足3%,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排行榜结果稳定性强
比较去年的榜单,今年榜单最明显的感受就是排名结果的稳定性。虽然更新了常规数据,并增加了留学生和SSCI两个指标,但和去年的榜单相比,上榜大学的重合度仍在95%以上。其中,1/5以上的上榜大学名次未变,而名次变化在3名以内的则占到了80%;尤其是排名前20的大学,位次未发生变化的有5所,而其余15所名次变化也均在3名之内。与去年相比,今年的50强中仅有两所大学新上榜,上榜重合率在95%以上。新上榜的两所大学分别为北京语言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而下榜的分别为东北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
专家评榜
稳定的排行榜更耐看
从吸引社会关注的角度来看,稳定的榜单似乎不是好看的榜单,因为人们想要看到变化和新气息。但是,在一个崇尚变化的时代,稳定是不是本身就是一种新气息?特别是当我们透过稳定的表象,去探究其中的意味深长。
为什么有的排行榜结果趋向一定的稳定?有的排行榜则会在短时间里就有较大的变化和波动?这与排行榜的指标选取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排行榜倾向于反映大学的某个方面或者办学规模等表面现象,排行榜就极易表现出较大的波动;但如果排行榜倾向于表现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和结构等深层次表现,排行结果就容易趋于稳定。我们知道,知识的生产和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作为知识生产和人才培养的机构,大学的办学实力绝不可能在短期内一蹴而就,也很罕有在短期内迅速消减的情况,这是大学作为一个学术组织区别于企业等其他组织的主要特点,当然人为的因素除外。
稳定的大学排行榜从某种意义上说,反映了高等教育的办学规律和高等学校的发展规律。所以,换一个思路,或许稳定的大学排行榜,才是真正耐看的大学排行榜。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