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招生家长期待多元化 学生支持大学转专业
岁末年初,展望未来教育的发展,学生与家长又有怎样的期盼?现代教育报联合人民网教育频道推出“2010年校长、教师、家长、学生的教育期盼”大型网络
岁末年初,展望未来教育的发展,学生与家长又有怎样的期盼?现代教育报联合人民网教育频道推出“2010年校长、教师、家长、学生的教育期盼”大型网络调查,截至2009年12月30日20时调查结束,共有3882名家长、2198 名学生参与了调查。
记者随机选择了8所学校的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进行了采访。他们的关注点和对未来教育的期盼集中在与切身利益相关的方方面面。
未来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关注解决,还有很多期待需要努力实现。直面这些真诚的期待或许能触动、或许能推进。不管怎样,我们同样期待着……
高考招生:家长学生期待“多元化”
■ 数据呈现:
调查中,在问及对高考招生制度有何期待中,40%的家长认为应该多元化录取,打破一考“定终身”;而23%的家长认为应该取消有争议的高考加分;21%的家长认为应逐步实现各地按比例录取。
相比家长对高考的期待而言,学生对“更多大学有宽松合理的转专业制度”支持率占到22%,“高校在人口大省多投放录取名额”为19%,“改进制度减少高考落榜情况”为14%,“能通过自主招生等特殊类招生上大学”的支持率占到13%,“全面实行异地高考,不用再回原籍考试”为12%。
另外,在针对大学生所做的调查中显示,38%的学生认为“大学学费太高了”,希望能够减少学费;15%的学生期盼“学校能做更多工作帮助大学生就业”。
■ 各界声音:
沈皓颖:能实现多元化录取肯定更好,让每个人拥有更多、更丰富的机会。我国的高考招生制度也应该更加人性化,更大程度地避免埋没人才。
车锁琴:这次北京大学的自主招生,很多学校根本没有机会,其实未必没有好学生,使许多原本也很优秀的学生失去了机会。另外,有些项目的高考加分意义不大,让学生承担一些社会工作的本意是锻炼其能力,却有学生专以“优干”加分为目标,十分功利。
赵觉珵:自主招生政策很好,但是应该选择那些凭考试成绩无法上名牌大学的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这样才可能让更多偏才、怪才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刘冠华:升入大学后,我希望能学习外语专业,万一被调剂到不喜欢的专业,我会想方设法和学校协商。下学期填报志愿时,专业是否服从调剂的问题肯定还要和家长商量,但就我自己的意见而言,不喜欢的专业,我肯定是不愿意去学的。
原冰洁:我现在所学的是高考招生填报志愿时的第四专业,对于这个专业,我很不感兴趣。按照我们学校的转专业制度,只有学年成绩排在班里前两名才可以申请转专业,这对大多数同学来说,都是一种奢望。我觉得自己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的,没有办法,只能忍着。
■ 专家观点:
王素霞:自主招生还是给了那些有特长的孩子一定的自由度和希望,所以“多元化”录取应该是值得提倡的。但是需要时间,不可能一下子做得像欧美
(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