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生越过分数线却难跨心理关(2)
用成绩衡量一切 ——唯成绩至上,孩子没有形成完善的价值体系 因高中和大学的学习成绩落差所产生的心理问题,在市第一专科医院收治的患者中不占少数。 哈尔滨市一所重点高中毕业生小军去加拿大留学。起初他很担心因
用成绩衡量一切
——唯成绩至上,孩子没有形成完善的价值体系
因高中和大学的学习成绩落差所产生的心理问题,在市第一专科医院收治的患者中不占少数。
哈尔滨市一所重点高中毕业生小军去加拿大留学。起初他很担心因语言问题而影响成绩,但第一学期,考试成绩全部是A,他的自信心开始膨胀,觉得接下来的学习也不会有问题。但他对自己的期望越高,反而考不好。他开始背着国内的父母不去上课,直到有亲友去加拿大看他,才发现他已经不上课、整天躲在屋里好久了。目前,经过心理治疗,小军的情况有所好转。
小军的主治医生说,小军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好多大一新生都遇到学习成绩的问题,经过治疗,才找到除了学习成绩以外的其他人生追求和价值认定。
市第一专科医院院长张聪沛说,虽然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好多年,但大学之前,学校强调的就是学习成绩,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就是学习成绩好坏。有的大学新生在步入大学前在脑海中就已经勾画好了理想自我形象,然而进入大学后,才发现天外有天,原来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自己忽然变得平庸,面对这种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新生往往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客观地面对现实。自我期望过高,而又缺乏正确的自我评价力,他们在学习遭到失败时,就会失去心理平衡,产生强烈的失落感,感到处处不如人,不敢面对现实、分析失败的原因,吸取教训、采取相应措施、主动认识自己,而是以逃避的方式看到面临的问题,以迂回的态度来维护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理。
无人管束不习惯
——父母代替孩子思考,让孩子丧失独立思考能力
在市第一专科医院收治的一些大学生精神类疾病患者中,有一些缘于脱离了父母的管束。小珮上中学时,父母什么都不让她干,早上来不及吃饭,妈妈就把早餐送到学校去。每天该干什么、该上什么补习班、该几点睡觉,以及高考报志愿,都由父母决定。考入北京的一所大学后她慌神了,每天不知道该干什么。她开始头痛,注意力无法集中。她打电话求助父母,父母告诉她多参加学校活动,最好能当个学生干部。可是在大学里,各种活动很多,优秀的学生也很多,她感觉无从入手,每天都睡不好觉,老觉着自己什么都不会,心里丝毫没有安全感。国庆节假期回家,她总觉着有人跟踪想害她。在火车站不敢坐车,就往家里打电话求助。父母开始并没太在意,但是时间越长越觉得不对劲儿,于是便带孩子到医院检查,结果确诊得了精神分裂症,出现了严重的幻觉和妄想。
心理专家说,现在有一些孩子过分依赖父母,没有主见,唯父母之命是从。对知识没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求,有的甚至厌学。在高考拼搏后,很多人有一种枯竭感,人生失去目标,而又没有独立寻找生活目标的能力。刚入学的大学生要顺利度过生活环境的转变期,应从小事做起,从眼前做起,利用每一件小事和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独立工作的能力。
过度包办惹麻烦
——要让孩子适应社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
心理素质较好的孩子,可以通过自我调节适应大学生活,而一些内向的孩子一旦心理负担过重,就可能患上疾病。张磊晶建议家长,新生入学前,家长或老师要给予这方面的指导,防患于未然,尽可能避免产生适应性障碍;入学后,学校要对新生给予更多的温暖,提供必要的帮助,家长则需经常与子女保持书信或电话联系,使其获得更多的感情慰藉。但如果适应性障碍症状比较明显,则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视情况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疗法及行为治疗,并可适当服用一些镇静安神类的药物,以调整情绪,促进睡眠,消除躯体的不适,同时要定期去进行心理咨询,直至正常为止。如果出现较为严重的焦虑、抑郁症状,则需要配合进行药物治疗。(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