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别沦为制造“贵族医生”的机器(2)
还有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当前以专科为主的医学教育已经渐渐沦为培养“贵族医生”的机器。一位在北大医学部工作了近30年的老教授对记者说,在这个机器的轮子上,学生要想出头,便只有在上面不停地往前跑,从本科
还有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当前以专科为主的医学教育已经渐渐沦为培养“贵族医生”的机器。一位在北大医学部工作了近30年的老教授对记者说,在这个机器的轮子上,学生要想出头,便只有在上面不停地往前跑,从本科读到硕士,再读到博士,直到可以拿下医师资格证,成为某一个专科问题的“准大师”;但是,却很难再培养出像样的全科医生来。
“实际的医疗需求已经出现了重大的变化,医学教育却没有跟上。”冯世良说。
他举了一个例子。县里面来了一些领导,一个副乡长摆酒席招待,期间这位副乡长喝了不少酒,脸红脖涨,呼吸急促加快,同桌人随即把他送到乡镇医院,没曾想乡镇医院看皮肤科的专科医生竟没能瞧出个所以然来。最终,这位乡长死在送往县医院的路上。
冯世良告诉记者,这是很常见的疾病,基层医疗人员却没有正确的认识和及时的抢救,这种现象也在另外一个层面上加剧了看病难。他说,文革以后,国家在培养医生方面开始注重专业化,大大加强了医师职业的专业性,这给医生带来了许多科研和研究高端医疗的便利。但另一方面,客观上造成了对基层老百姓“小”的需求的忽视。
2010年,国际著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了国际上20位著名医学教育家联合撰写的《新世纪医学卫生人才培养:在相互依存的世界,为加强卫生系统而改革医学教育》,文章总结了过去百年的医学教育经验,展望未来百年的医学教育变革。文中提到,当前,医学正酝酿着新的革命,其引领变革主要基于社区的健康促进工作。全科医生培养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已经成为这场新变革的核心。
全科医生教育势在必行
去年年底,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上说,国内外医疗卫生实践表明,能否培养大批合格的全科医生,建立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基层卫生服务团队,提供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特征的基层卫生服务,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协作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将直接关系到重大疾病的有效防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医疗费用的合理控制,真正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公益性。
显然,全科医生的意义已经为政府所认识、重视。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也提到,多年来,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合格的全科医生数量严重不足,制约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高。建立全科医生制度,为基层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合格全科医生,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客观要求和必由之路。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则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对建立中国特色全科医生制度做出了全方位的顶层设计,要求“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基本适应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这意味着,大力培养合格全科医生将作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我国医学教育和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还确立了“一种模式、两条路径、三个统一、四条渠道”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
方向已明,困难尚多。
“尽管政府非常重视全科医学的建设,却仍有些医学院校和医院的认识并不到位,对于三级医院建立全科医学科或教研室功能定位不清楚,甚至有所误解,导致学科建设不到位,人才培养严重不足。”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教授郭爱民说。
据了解,截至2010年12月,全国128所开设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教育的高等院校中,约一半的院校开设了全科医学课程,其中只有28所院校为必修或必选课程,12所院校开展了社区实习课,平均4个学时。而开始招收全科医学研究生的院校,目前仅有复旦(微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微博)、浙江大学(微博)、南京中医药大学(微博)、山东中医药大学等为数不多的几家高校。(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