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别沦为制造“贵族医生”的机器
武汉某高校医学院学生何崟又被医院拒绝了,原因依旧是学历问题。这是他上大五以来第三次参加医学类专场招聘会。与会的绝大多数是县城小医院,三甲医院仅有两家,即便如此,但凡招聘岗位涉及临床的,对学历的要求
武汉某高校医学院学生何崟又被医院拒绝了,原因依旧是学历问题。这是他上大五以来第三次参加医学类专场招聘会。与会的绝大多数是县城小医院,三甲医院仅有两家,即便如此,但凡招聘岗位涉及临床的,对学历的要求至少是硕士。
学历门槛让何崟的不少同学选择“逃避就业”。当天的招聘会也显得比较冷清:一场有30多家医院参加的招聘会,最终只来了不到200名学生。大部分的医学本科生将重心转向了考研战场。
在医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如果本科生不考研,就只能在医院里打打临时工;如果研究生不出国进修,就等于白白多读了三年,因为研究生同样找不到一份理想的临床工作。
就业难与招人难并存
这样的说法,并非没有依据。麦可思(微博)在2010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临床医学的毕业生半年后失业率为23.1%,在多个专业中属于较高水平。
云南某公共卫生学院一位副院长也向中国青年报(微博)记者证实了这一点。他任职的这家医学院每年有近95%的本科生选择考研,其中有一半考入本校,另有几位比较优秀的考生考入诸如北大医学部、同济大学(微博)等名校,而在那些没有考上的学生中,又有绝大多数会选择来年再考。最终,仅有一小部分学生选择直接到州市的社区或县乡级医院工作。
与此同时,一些基层医疗单位招人也很难。
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乌兰县蒙医院副院长菊红花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他们医院最近一次进新人已经是10年前的事了,而他们医院最大的科室——内科也就3个大夫。
乌兰县蒙医院属于二级乙等医院,有床位50个。按照卫生部的规定,需至少配备65个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过,迄今为止,加上后勤人员,蒙医院一共才42人。2008年,菊红花随全国政协到东部一个省份调研,不羡慕别的,就羡慕人家医生多。她发现,人多,连说的话题都可以覆盖老中青三个年龄段:有说孙女怎么乖的,有说儿子怎么淘的,还有说相亲对象怎么寒碜的。不像蒙医院里,连个年轻人的话题都聊不起来了。
菊红花说,近几年,基层卫生机构的硬件条件逐渐好了起来,房子大了,设备也有了,但是软件却没有大的改观,这直接导致的一个后果是,X光机、B超机、生化分析仪都有,就是没开过封儿。“没人会使,打开来占地儿还费电。”菊红花盼着新人来,“我们不要什么博士、硕士,甚至连本科也不必,只要受过正规的医学教育,有临床经验的就行。”
做了15年全国政协委员的辽宁省糖尿病治疗中心院长冯世良对此深有感触。每年,他都要到国内各市县走访,他的团队在调研中发现,目前,我国基层急需的合格全科医生十分匮乏,注册全科医疗的执业医师仅有8万余名,占执业医师总数的4.3%。而在重视基层卫生的国家和地区,全科医生一般可占医师总数的1/3甚至1/2以上。
冯世良感慨,医学生就业进入了大医院就业难和小医院招人难并存的局面,其结果只能是,年轻医生得不到实实在在的锻炼,而小医院的发展也难有真起色。
医学教育沦为培养“贵族医生”的机器
对此双难局面,有人将之归结为医学生的“境界”问题,说是他们在择业观念上有误区,不愿意下基层、进社区。
三甲医院和社区医院在工资待遇上确有不小的差别。冯世良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在沈阳当地,在三甲医院就业的医学研究生第一年的平均工资在3300元左右,而在小医院的大学本科生则只有1800元左右。
但这并非全部的原因。“就算我们想去社区医院也胜任不了。”何崟向记者抱怨,现在的医学生在学校主要学的还是如何攻克某些疾病,而在社区做全科医生,主要工作是做慢性病管理,和学校里所教的关系并不大,与同学们学医的初衷也有偏差,所以一般医学生不愿选择、也很难胜任社区医疗机构的工作。(责任编辑:www.360gaokao.com)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360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如有出入,欢迎大家予以指正!